如此多的達官貴人齊聚一城。
嗅到商機的各處商人,也攜帶著貨物匆匆趕來。
即使是自覺受到嚴重挑釁的襄王,在如此境地下,想要發出天子旨意,討伐靈國,也是無人會響應的。
甚至在靈國來使,暗示周襄王的情況下,周襄王也不得不派出使節,去慶賀靈國大勝,維持了諸夏秩序。
再加上各國探子,想要學藝交流的工匠,醫生等。
一時間,靈國都城成了天底下最最熱鬧的地方。
而靈國都城中最最熱鬧的地方,當屬國君府。
周襄王的使節恭敬的站立,十二麵金鼓被仆從依次擺放於宮室,這是襄王送給徐靈的禮物,以徐靈攻伐四夷的功勞為理由賞賜。
襄王當時為形勢所迫,本來在聲討靈國的無禮之舉。
然而周遭的大國,就算是晉也沒有回應襄王的意思,其他如秦,楚,齊等大國,嘴上喊喊尊王攘夷倒是順口,但是讓這些國家真正出兵,卻是一點聲音也沒,甚至還主動和靈國勾搭在一起。
襄王迫於無奈一下,也隻好跟著派出了使節。
不過與此同時,周襄王卻還是堅持了一點,這次賞賜靈國,不是為了慶賀靈國與聯軍的戰爭大獲全勝,而是為了靈國在東南之地鎮壓驅逐夷人的功勞。
十二麵金鼓的規格已經是極高。
得到天子的認可,無論是否真心,徐靈的聲望都攀升到了一個極高的位置。
這十二麵金鼓,注定要載入史冊。
接下來,各國的使節,也一個個上前,獻上所帶的禮物。
禮物的名冊長長的,幸好如今紙張已普及,否則單單是這些名冊就要用車來運,更不要說實際的禮物了。
從早到晚,靈國國人都能看到車隊入城,一車車的禮物絡繹不絕。
即使是早已以富庶聞名的靈國都城,也驚歎於諸國的手筆。
禮物獻畢,徐靈拍拍手,兵士抬上一口大鼎。
這也沒人感到奇怪,這時候的鼎,是禮器也是食器,在莊嚴的宴會,用鼎來煮熟食物,再尋常不過了。
但是徐靈的話,卻讓在座的諸侯坐立不安。
“不知這鼎,比之周王宮的九鼎,孰重孰輕?”
鼎的寓意,在座眾人身為各國的重臣國君,自然都是知道的。
九鼎是當年大禹所鑄造的,一鼎象征著天下一州,九鼎就是天下九州之地。
徐靈問鼎之大小,自然不是表麵的含義。
實際上問的,是鼎革之事。
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權威的禮器,徐靈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這讓諸侯如何作答?
徐靈親自宴請,夠資格的自然隻有各國的國君。
此次大國是沒有國君親自來的,都是派的使節,不夠資格參與這場宴會。
在座的都是小國國君,戰戰兢兢。
怎麼敢回答如此具有重要政治寓意的問題。
當下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隻顧盯著眼前的碗碟,對外界的對話充耳不聞。
剛才還熱鬧非凡的宮室,瞬間安靜了下來。
隻有鼎中的沸水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