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傾銷(1 / 2)

下令密偵司向外擴張,是徐靈的命令。

之前,密偵司在別國多是暗中布局,潛伏,還從未大張旗鼓的吸收外人來擴張過。

而且這一次擴張,和上一次國外布局,從戰略層麵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這也意味著,密偵司在國外的很多眼線,會得到啟用。

這些人可能已經混到外國大貴族,甚至是大夫的地步,縱然不可能在外國掌實權,但對於密偵司的情報工作幫助卻很大。

自從擊敗聯軍,靈國的狀況前所未有的好。

但是這還不夠,自從接手楚國割讓的領土,一堆從未有過的問題就出現了。

楚國人根本陽奉陰違,割讓的領土上留下了大量的暗諜密探。

這些人有原本的身份做掩護,極難揪出來。

偏偏造成的損失還大。

這還是小問題,各國的密探也逐漸的活躍,在靈國搞風搞雨。

這是內部的需求,對密偵司的擴張勢在必行。

外部的要求也是不能忽視的。

各國之間,現在交流頻繁,徐靈總不想做一個聾子瞎子,甚至,他還要聽的看的比以前更加清楚。

那就需要更多更值得信賴的耳目。

還有為以後的考慮。

徐靈現在暫時的停下腳步,不代表就要一直的停下,總要出征其他國家的。

無論是內部的穩定,還是外部的情報需求。

都讓密偵司要開始改變了。

他準備正式將密偵司劃分為專門對內和專門對外的兩個機構。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但從沒有下達過任何規章製度,大家都是按照潛規則來辦事的。

但是一個統領內外情報大權的組織,勢力就太可怕了,必須分開,這條線要劃清楚。

除了情報的需求。

商業的需求也很重要。

之前靈國建立了工匠百司,但是生產力是嚴重不足的。

同時也有一些別的顧慮,徐靈一直控製著商品的走向,但是在之後,需要大量的資本積累的情況下,這些方麵需要稍微放開一些了。

武靖等小商人,是他要構建的體係中的一個鏈條。

通過靈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掠奪他國的財富,是一個可以列入考慮的選項了。

現在靈國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武力。

即使其他國家有不滿,也不敢對靈國有什麼想法了。

其實,春秋時就有貿易戰爭的例子。

管仲當時作為齊國的相國。

魯國當時生產一種細白的絹布,叫“魯縞”。

齊國自產一種布料,叫“齊紈”。

因為當時絹布對人們來說是一種奢侈品,相當少一部分人才能穿“魯縞”做的衣物,因此在魯國隻有一小部分農民在種絹布,大部分農民還是老老實實種糧食。

管仲就瞅準了這一點。

第一步,他向齊桓公建議,齊國所有大臣和貴族穿魯縞做的衣服。

有大臣和貴族帶頭,當時人們以穿魯縞為榮。

第二步,管仲看準時機下令禁止齊國人織稿,所有布料均從魯國進口。

魯縞價格迅速被哄抬。

水漲船高。

魯國大量種糧的農民棄糧轉種絹布。

販縞一千匹,獎金三百金;一萬匹,三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