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很可憐,夾在晉國和齊魯中間,頭上還有個赤狄,下麵還有個宋國。
除了魯國以外,其它諸侯國,皆是晉國的附屬國。
這帶給了晉國極大的優勢,先且居率領著三萬餘晉卒正在赤狄南征,攻城掠地。
一排排投石機整齊劃一被拉到戰場上,正對一座城池發起猛烈進攻。
大大小小的石塊猶如雨點一般砸落,邑中國人跑的跑傷的傷,街上到處都能看見伏屍和血池。
衛國則有一千名甲士,戍守此地,緊閉城門,僅在晉卒衝鋒的時候拔劍抵擋,或拉弓射箭。
飛鷹軍中有一位少校,名陽,帶了五百人協同作戰,一百多隻熱氣球騰升至天空。
但為了躲避晉國弩車的攻擊,這些熱氣球也不敢大肆露頭,隻在危機關頭往地麵投擲炸藥,拖延晉卒攻城。
先且居臉色冰冷的看著這座搖搖欲墜的城邑,他很有耐心,隻要大軍掌控著投石機和弩車,就能壓製住這座城邑的步兵和天空中的飛鷹軍。
老元帥先軫去世時,真留下過一些著作的兵書。
先且居雖然才能不如先父,但借著先父的威勢與家傳兵書,而在晉國執掌一域。
即便是身為現如今大元帥的欒枝,也得對他客客氣氣的,稱呼一聲‘大公子’。
欒枝在某種程度上,其實算作先軫的門徒,
當年楚晉聯軍,合眾國之力伐靈,先軫卻在狄地抵禦狄人,並坐鎮後方,並未參與戰事。
而大大小小的統帥職責,便交給了欒枝。
由他來當做元帥,那是再合適不過的。
加上先軫去世前親自任命過,晉襄公也很給他麵子,扶植欒枝上位。
至此,本來應當子承父業的先且居,就被任命為了大將軍,受晉國司馬待遇。
而今次強攻衛國,先且居因為自身在軍中威信和出身,欒枝分配給了他北出赤狄的統帥之權。
自開戰以來,先後數次戰役,先且居都打的非常輕鬆。
他知道這是欒枝大帥對自己的照顧,他畢竟還是太年輕,需要在戰場上多加磨礪,日後才能將這大帥之位傳到他的手上。
先且居並沒有違抗欒枝的命令,親自領著兩萬步卒,五千輕騎,五千弓兵,攜帶投石弩機等輜重而來。
由於靈國天下霸權,數年來通商各國,諸侯之間的戰爭技巧也有了更迭。
原先的戰車衝鋒陣被逐漸淘汰,擁有了‘馬鐙’之後,騎兵越來越受到重視。兵種的組合也越來越熟稔。
而在攻城戰中,投石機和弩車這兩樣器械必不可少,雲梯和攻城錘也會在衝鋒的時候攜帶。
先且居已經發起了四五次衝鋒。
可是晉軍的雲梯卻還是沒有搭上對方的城池,晉軍的攻城錘,也沒有撞破對方的城門。
距離朝歌越近,這戰役便是越難打。
加上飛鷹軍的及時增援,以及衛國城邑中上下齊心,拚死作戰,先且居感覺到了一絲艱難。
即便是欒枝大帥親手分配給他的輕鬆任務,都如此受到阻撓,更別說其餘兩路戰事如何了。
就在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