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越國一支大軍,早已經殺進吳國,都未曾被發現。
也正是因為如此,楚穆王才敢斷定,漪羅是一個毫無遠見之人。
放著叛軍作亂不去平定,反而因為個人恩怨,耗費如此的兵力。
吳國有這麼一個君主,距離滅亡也不遠了。
“稟報國君大人,此地距離宜城不過三百餘裏,全速前進最多兩日就能趕到,不過進入吳國以來,將士們不斷攻城拔寨,已經是疲憊不堪,應當修整一日,再繼續前進。”
一名將領負劍走進了越子逸的營帳之中,稟報道。
“準許,便在此安營紮寨,離日落還有兩個時辰,子時大軍接著出發,令將士們抓緊時間休整。”
越子逸算是一位明君,知道哪怕情況再緊急,也得注意將士們的感受。
“稟報國君,據前線探子彙報,漪羅領兵五千,如今已經到達宜城外一百裏的泰城,如今全軍休整,最多明日日落之前就能到達宜城,宜城附近已經是被叛軍包圍,探子想要進城報信,幾次都是無功而返。”
“為了避免讓漪羅引起警覺,所以隻能作罷,還請國君定奪。”
另一名探子鑽進了營帳之中說道。
“你先退下吧,我知道了。”
越子逸想了想,當即擺了擺手,說道。
要知道,就算越軍放棄休息,全速向宜城進發,明日日落之前也無法趕到。
其間之前得有一日的時間差,也就說,乾帶領著宜城的一千守軍,至少得守住兩天一夜。
才能夠,等到自己的支援,自己總不可能讓部隊放棄休息時間,趕往宜城。
要知道經過幾天的奔襲,以及大小戰役,士兵都處在於一個極度疲憊的狀態下。
就算提前半天趕到宜城,士兵也都沒有了戰鬥力。
又怎麼去跟吳國叛軍作戰,隻能夠說先養精蓄銳。
至於宜城,就隻能夠看乾,如何去守城了。
一夜未眠,子時一到,越子逸親自吹響了啟程的號角,帶著軍隊便向宜城進發。
“騎兵先行,不用管步兵,先到宜城支援,步兵最多兩日便能夠抵達。”
越子逸坐在戰車上,高聲宣布道。
以騎兵的速度,至少要比步兵早一天到達宜城。
騎兵對上步兵,占據了絕大的優勢。
倘若漪羅隻帶領了五千人馬,光是這兩千輕騎便能夠大破叛軍。
隻不過有可能令漪羅聞風而逃,但眼下的情況,還是救出眾人要緊。
至於漪羅,等越國的後續部隊到達,踏平他吳國都城,漪羅又能夠藏身何處。
從天上看去,越國兩千騎兵大約有一萬甲軍,朝著宜城方向奔襲而去。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
第二日破曉,漪羅便是發動了圍城的指令。
晌午時間,五千士兵軍臨城下,將宜城圍了個水泄不通,隻等待漪羅一聲令下,便能夠破城而入。
要知道,宜城由於處在吳國邊陲,並不受重視,也從來沒有敵國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