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比舉上一個例子,列國之中,存在著一些小國。
他們的人口總共不過就數萬人,自己國家的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是形同虛設。
但他們的糧食產量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一些個大國。
那麼他們便會每年向大國進貢一些個糧食,以此來尋求那些個大國的庇護,就好比先前炎脈所攻破的鄴城,屬於徐國的一座城池。
便是歸附在吳國屬下的小國,每年都需要向吳國進貢大量的糧食,以及其他奇珍異寶。
這樣,一旦徐國被人攻打,那麼吳國便要出兵相助。
這樣做可以說是最沒有尊嚴的存在,而吳國,綜合實力甚至能夠排進列國前五,向來都是庇護他人的存在。
這楚穆王明擺著就是想要羞辱自己。
倘若自己答應了,那麼吳國今後在列國之中再也抬不起頭。
但倘若自己不答應的話,那麼自己的這個國君的位置也就算做到了頭。
合著這楚穆王當真是好算計,覺得吃定了自己,自己這是非答應不可了。
“雖然說楚國這是強人所難,但也有利於咱們吳國的地方,借兵三萬,那麼我們便能夠做很多的事情,近些年衛國並沒有發生戰爭,國庫殷實,倘若咱們能夠趁著這次機會,借吳國的手,一舉將衛國拿下,那麼咱們不僅可以不浪費分毫資源,還能夠白白得到一座衛國,到那個時候,國君大人,您才算是真正的坐穩了一國之君的位置,如今衛國公子盛重登國君之位,明麵上雖說風平浪靜,但暗地裏實則風起雲湧,公子盛並未從外姓國君手中,奪回所有的權利,明爭暗鬥之下,衛國的實力,更是進一番的被削弱,這也為我們攻打衛國做下了充足的前提條件,眼下機會擺在了我們麵前,就看怎麼去爭取,希望國君大人三思以後,盡快做出答複,倘若一但應允,我便從楚國帶兵直回吳國。”
為何仲孫家為吳國人所認可,便是仲孫家曆代為國君,帶領著吳國開疆擴土。
所以說吳國子民才承認他們為國君一脈,僅此而已。
這天下誰坐不一樣,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而漪羅自然而然的被認為成了竊取別人成果的竊賊。
所以天下眾人才紛紛起兵討伐。
平民百姓所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倘若漪羅能夠將衛國拿下,讓其成為吳國的一部分。
那麼仲孫家在吳國也自然會成為過去式,被眾人所遺忘。
而漪羅也將成為下一個貨真價實的國君!
權衡利弊之間,漪羅隻是思索了一會,便毅然決然的做出了決定。
“派人去統計一下,咱們國庫中究竟還有多少餘糧,另外在向吳國所有的城池征稅,三日之內,湊夠二十萬石糧食!”漪羅咬了咬牙,狠了狠心,幾乎喪心病狂的說道。
十萬石糧食是交給楚國,剩下的十萬石,便是他平定吳國叛亂,以及討伐衛國所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