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秦晉國力比較(2 / 2)

這讓晉軍做足了準備,

一萬步騎軍正在從北境押送著大量糧草前來。

巨丘失利後,魏犨便帶領參軍撤回了迭巒,大概一萬三千人。

若能再加上這一晚步騎軍,就是兩萬三千晉軍黃甲鎮守迭巒。

無論秦軍再大的能量和實力,他們也隻有九千精騎了。

九千人又能做什麼?

魏犨知道,無論如何秦軍都破不了迭巒。

這不是他的自信,而是晉國強大的人數優勢,能活生生壓垮這一批秦軍。

而他們的糧草,運送也不必迭巒容易許多。

崤山那邊隻有一條狹窄的峽穀過道,隻有出了過道才是一片平原。

而從秦國運送糧草上巨丘城戰場,即便是全副武裝的急行軍都需要兩天時間,糧草大隊就更慢了,沒有個五六七八天休想抵達。

如此緩慢的糧草運送,雖然不會有什麼危險,但長久以往,也難以為繼。

而且,他們是騎軍,本事衝鋒陷陣的精兵,如何能讓他們守城?

可即便是攻下巨丘,也不見秦國增援到來,九千騎還是那九千騎。

秦國到底想幹什麼?

魏犨自然不知道秦穆公曾答應蹇叔,隻有破了迭巒才會派出增援。

秦國兵力五萬,晉國兵力七萬。

這個數據隻是理論上的,相比較的是兩國的國力,能養活多少名軍人。

但秦國的能打善戰之輩,卻是全民皆兵。

秦國本來就地處偏僻,古時候就是給周王養馬的官吏,後來定國封侯,這才一躍驚人。

秦國民風自古便彪悍硬朗,各大氏族整天械鬥私鬥內鬥,一個個種地的農民拿上兵器就是可上馬控弦的勇士。

根本不用去可以訓練新兵。

因此,如果秦國這九千騎打光了,他們能依靠國內獨特的國情和強大的民眾基礎,在短時間內再造就一批可立刻上戰場的騎軍。

相比之下,晉國就做不到這一點。

晉人要比秦人斯文許多,但是國力強盛。

即便是現在晉襄公在位期間,晉國局勢不妙的時刻,他們都時刻準備著七萬精兵,隨時待命。

這一批精兵兵農合一,閑來無事就耕田種地,戰爭時期就上馬當勇士,戰場殺敵。

本來就經曆了數年訓練,晉國的底蘊也不差。

因此兩國在總體上比起來,不光議論兵力國力,底蘊都是相差不多的。

如果真的空耗下去,對兩國來說都沒有什麼好處。

而坐山觀虎鬥的靈國反而會撿一大漏,靈運公恐怕要笑死過去。

這是秦晉兩國都不願意看到的。

可如果勝了呢?

秦國就能掌握函穀關以外至崤山、巨丘、兵臨絳邑西部防線的大半版圖。

這將帶給秦國對陣靈國最大的輾轉空間和極大的容錯率。

秦國也就不會被靈國壓死在函穀關內。

若函穀關一破,秦國這鐵桶一片就會頃刻瓦解。

別忘了,秦國本土的氏族內鬥矛盾從來沒有消解過,如果攻入函穀關,秦國將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