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失去了信任,但總歸是沒有撕破臉皮。
能用,便繼續用。
徐靈自然也清楚吳國在想什麼,他唯一在乎的不是仲孫常的立場,在乎的是春姬的立場。
隻要能說通春姬,那麼對吳國,靈國的態度就能自由許多。
別忘了吳國是靠什麼渡過動蕩時期重建經濟的。
靠的是靈國不知疲倦人力財力物資的傾軋,
靠的是靈國在天下人心目中霸主的地位,
靠的是靈國工局孜孜不倦生產出來便宜民生的產品。
吳國如果要背叛靈國,朝堂上下包括仲孫常這位國君也要考慮清楚,放棄靈國這座大靠山,吳國還能過的好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的吳國,內部還有氏族之間各自的矛盾頻頻,
還有吳國自己的手工製造業不景氣和不成熟,經濟獨立出去之後,吳國經濟將一落千丈。
而犧牲了這些,唯一能換取的,便是仲孫常本人的自主權力。
吳國真能忍痛割肉?
徐靈不相信吳國膽敢有本事這麼做。
所以,徐靈樂於見此。
更何況,靈國現在本身國外局勢就很緊張,十幾萬晉軍在台銅重鎮南望,虎視眈眈。
中原的鄭鬆陳蔡沈五國,也暗中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撕掉了之前與靈國協商的約定。
這都在徐靈的預料之中。
畢竟他們也是老牆頭草了。
在簽訂協議之初徐靈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背叛是他們的強項,
若是真的沒有背叛,徐靈反而會懷疑這其中有詐。
……
郢都國府山。
這個西楚郡,這裏最為視野開闊,從山頂宮殿群最高點俯視全城,不但能將城池納入眼裏,甚至還能看見城外風光。
西楚郡平原河流極多,丘陵叢林極少,加上靈國入主之後,到處都在工業化,砍伐和冶煉成為了西楚郡的主旋律,因此並沒有靈州郡和南州郡那麼風光旖旎。
徐靈每日都要主持殿議。
戰爭時期,全國上下氣氛緊張。
徐靈倒看得比較開,鎮定淡然,讓人嘖嘖稱奇。
郢都從臣子到庶民都在討論這位國君的出奇冷靜,敢不把晉國將近二十萬兵力放在眼裏的人,全天下也就隻有靈運公一人耳。
國君的鎮定讓郢都那種戰爭氣氛逐漸的淡化。
大家都過的很無所謂,
即便十幾萬晉軍現在就屯紮在百裏外的台銅試圖南下。
郢都城內也沒有人心惶惶四散逃離,
該過什麼日子當然還是按照原樣來過。
沒有人會因為國家可能遭遇的滅頂之災而杞人憂天。
庶民安分守己,知道他們在國與國之間渺小到猶如砂礫,也就沒有那麼多憂國憂民的想法。
但臣子卻不同,
隨著總政廳的全力運轉,從兩位丞相自下,總幹事薑泉忙裏忙外跑東跑西,一邊與各局臣子打交道混個熟臉,一邊在總政廳左右逢源,將手裏頭無論簡單複雜的事情辦的妥妥帖帖。
朝堂上才有人對這位薑氏庶出子弟佩服的五體投地。
總幹事不是那麼好當的。
比丞相還要勞苦三分。
但能得到‘大靈隱相’這麼個稱謂,薑泉自知沒有虧本,兢兢業業,鞠躬盡瘁。
甚至朝中有人暗中交流,說薑泉很有可能便是矩光退休後的第二代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