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同一時間,
十六萬晉軍下陸渾戎攻白熊,
十萬四國聯軍從中原南下攻同舟。
雙線齊出,
給靈國帶來了強大的壓迫力。
晉軍身黃甲,四國聯軍為了配合晉軍的甲胄製式,也將鐵甲染成了青黃色。
軍隊在前進,
自此起彼伏如波浪的丘陵山脈南下,入了平原。
十萬大軍,一字排開,
從西至東足有五裏,首尾更是長達數十裏。
綿綿之兵,並未止步,
甲胄分明,刀劍如寒。
軍陣排列,令行禁止。
雙線伐靈,天下共誅。
這是由一支支精銳所組成的聯軍。
他們生來就是勇士,為了討伐天下第一大強國,將在東西兩片大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戰爭。
靈國會怎麼應對?
在外界看來,顯而易見,
靈國沒有足夠的兵力,
白熊雖說有五萬虎狼騎,但畢竟人數差距太大,所對陣的又是掌有十六萬精兵的晉國。
同舟呢?
區區兩萬。
而且還是精銳度比虎狼騎更低廉的靈國南軍。
戰爭結果似乎已經篤定,
靈國必敗而晉國必勝。
每個人都在矚目這場戰爭。
靈國被迫開啟衛國之戰,全民洶湧而動,出身靈國的子民們,為軍隊運送兵器糧餉,屯紮在靈北線的幾個重鎮。
徐靈已親至白熊……
……
東方,沿海大陸。
十幾國聯軍終歸是被二線的吳越強國打敗。
他們的包圍線已然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具盞與越規南下突圍時,北軍僅剩七千鐵甲。
徐冉公舉了白旗,在徐首都認輸,投降吳越,並願意付出戰爭的代價。
吳越糧餉皆由徐國來承擔,
即便一時付不完,徐國也將持續還債數十年。
北軍沒有追究東方聯軍的責任,因為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七千人在吳都整戈待旦,
具盞在爵位上,乃是北軍的最高統領,剛剛從吳國府出來,見過了仲孫常。
這位吳君顯得很熱情。
完全沒有之前對待靈晉立場上的猶豫和冰冷。
回來的時候越規早已在門外等候,配甲懸刀,滿臉好奇之色:“吳君怎麼說?”
具盞瞥了他一眼:“吳國將出動兩萬五千甲,雖我軍回國,增援同舟。”
越規麵露笑意:“太好了!”
具盞:“唉,戰爭並未結束,可北軍卻是一支疲軍啊。”
越規:“有吳軍增援,這一路再好好調集士氣,分發糧餉,修整兩日便是了。”
具盞:“大敵當先,這是自然。”
兩人並排回營,征召起將士們,就近回國。
吳國有一條唯一的鐵路,經隆北直通靈邑,跑一次來回可滿載運輸一兩萬精兵,隻需半旬就能抵達。
具盞和越規暗中謀劃後,並未拖延時間,當即征調了第一批上車的將士,準備離開吳國。
等候火車出發的時間裏,
北軍再次見到了身為吳國左庶長兼大將軍的乾。
這一年,尚子巽入吳,重返朝堂,並未接任大丞相的位置,而是大大方方讓給了司馬大夫仲孫截。
而尚子巽則作為替任,當上了吳國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