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靈國眼裏,一切都顯得十分自然。
運送糧草似乎就是各縣府縣長,上至郡守郡牧的職責。
沒有人懷有私心,
清單上說又多少石糧草,運來的就是多少石,沒有任何的折損,幾乎完美的出現在沂霸糧倉裏。
這事兒要是被仲孫常知道,肯定抹一把額頭上的汗水。
幸虧他沒有扭轉吳國立場,否則的話,親眼看見這種陣仗,肯定會後悔。
如此充足的後勤,前線打仗還有什麼壓力?
將士們豁出命去就行了。
即便是五萬打十萬,也能在沂霸城堅持很久。
當然,坦克的存在,具盞越規還有車鹿三人,並沒有像他們透露什麼。
而是用油布蓋住了坦克車,
隻等敵軍出動,坦克在全體出擊。
同舟的打法自然跟白熊不一樣。
徐靈不能派虎狼騎出城迎戰,隻能用騎軍守城。
而同舟皆是步軍,但卻不得不出城,接應那五輛坦克車橫衝直撞。
現在的坦克,由於才是第一代,製式還是二戰時期的模樣,底盤並不紮實,雖然能夠上山下河,但如果履帶下麵的屍體太多,仍舊是會被人潮淹沒,導致無法繼續前進。
而且,內燃機也才是發展到第二代,推動力不足。
加上操作倉內部循環係統很差,底倉蓋雖然也能透氣,但並不會給人一種輕鬆泰然的感覺,仍舊是會十分悶熱的。
身在坦克艙門底下的駕駛員和操作員,不能穿衣服,光著膀子下去,上來的時候全身都是汗水。
但那也比之前第一次試驗出來的坦克好上許多。
下去以後待上個把分鍾直接就不能呼吸。
徐靈下令改進,工局才花費力氣改進了循環係統。
但是,麵對十萬大軍,這區區五輛鐵皮車,卻是沒有絲毫懼怕。
任你刀劍加身,我自一路碾壓過去,炮彈轟殺之下,再加上五萬多大軍在兩側和背後接應掠陣,十萬人唾手可得,即便是全滅敵軍也不是夢想。
前方十裏。
沂霸以北。
十萬四國聯軍抵達一片山丘,在一座大山側麵紮營修整。
領軍的蠻鑾手裏拿著一副望遠鏡,仍舊是看不見沂霸城池的石磚,這裏雖然都是平原,但十裏路的確太遠,地勢本來就是沂霸城較高,從低處仰視高處,視野就不會很遠。
而在蠻鑾背後,
五大中原世族的得力子弟,皆在整軍布陣,隨時準備攻城。
除了丁武和荀葵之外,還有蔡國蔡離,鄭國閆鬆,宋國惠嬰激。
從這個陣營上來看,
宋國的確是出了大力。
不但國府將軍光祖力親自帶兵,深受晉軍將領信任,
宋國本土的百年氏族也紛紛出動,惠氏隻是一個領頭羊,惠嬰激旗下一萬人,皆是宋國各大氏族派兵前來相助而形成的陣勢。
除此之外,
丁武旗下一萬人,
荀葵旗下一萬人,
蔡離旗下一萬人,
閆鬆旗下也是一萬人。
聯軍共計五萬,號稱四國,宋國因為在這場戰役中並沒有出動國府兵力,都是氏族出力,因此不計入內。
而陳蔡沈三國,皆是氏族領國政,國君權力極少,因此才能大幅度調動國力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