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長生道(1 / 2)

緩緩用眼角餘光掃過在場諸人,絕音繼續道:“天地既成,卻是洪荒沙漠,如何有今日萬物興旺的不世繁華?以及萬千生靈的息息相代、交替輪回?”

和尚玄覺答道:“這些貧僧或許知道一點。陰陽二氣化為天地之後,由此兩儀,又衍生出四象,是為地、火、水、風,這本是構成天地的最基本元素。”

“說到正處了。”絕音站了起來道:“兩儀四象,就是衍生天地世界的基本。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兩儀四象”既能創世,也能滅世了。”

眾人聽得一片震驚,太虛道:“兩儀四象,皆是不可捉摸的虛無體。天地已成,其暗藏天地之間,充斥運行,必定有其必然的運行規律和法則。怎可能毀滅天地世界?除非……”

鄭隱接口道:“除非有人能了解其運行的規則,並加以控製掌握。”

天地陰陽及四象元素,屬於創造本天地的基本所在,若有人能完全將之控製,豈非就能掌管天地、淩駕眾生之上?那便是仙神級別,才能辦到的了。

誰能做到?

即使是那開天辟地的盤古,雖能將混沌無極一劈為二,創造了這世間,卻也無力幹預其運行,隻能任由自行繁衍。有誰,能掌控天地?

絕音道:“事實是,四象成時,皆有與之對應的靈物,具有其本質的屬性,若然四物齊聚,就具有了毀天滅地的能力,也能再造世界。”

四象對應靈物?

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其話中含義。所以她繼續道:“兩儀分陰陽,四象為地火水風,地者,即為晴兒手中的青碧劍,這麒麟冰獸,遠古之時就有禦水神力,自然是對應的水相。”說著她的眼睛看向歐陽絮茹,淡淡道:“這柄‘飛絮’的來源,你為何不講與眾人聽?”

歐陽絮茹娓娓站起身形,那小冰獸頑皮的就跳上了她所坐的椅子,其模樣滑稽而可愛。但是眾人除秦碧晴外,似乎都沒有多少的童心,她輕輕伸手,將它抱了過來。

“這事,得從江南杏花村說起。”歐陽絮茹淡淡道:“六年多前,我修煉突破吾道‘無極長生道’第四層境之‘念物境’,所以奉師命遊曆天下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

太虛嗬嗬一笑,傲然道:“這事我尚記得,我玄門之中,雖有不少天縱奇才,但在入道短短不足四年時間內就能一舉突破‘念物’境界的弟子,屈指可數。當時的確是我命絮茹去天下遊曆,增長見聞,對了,你自修的那柄仙劍,你是曾稟告過我,說是來自江南杏花村的靈器,隻是我雜務繁多,還不曾親見。”對於這個神宵弟子,他是一向自負而有信心的。

般若四僧還不顯得如何驚詫,其餘的道教五派掌門包括絕音在內,卻都暗自心驚的目注歐陽絮茹,眼中不乏欣賞驚豔的神色。

殊不知,“無極長生道”乃是道家鎮教絕學,其術悠遠繁沉、高深莫測,隻是晦澀難明,艱辛而繁複,卻是道家弟子必修的玄術。

第一境,名曰“引氣”,是初學弟子的入門功課。道家認為,天地之間,陰陽二氣充斥,隻要能排除雜念,修身摒性,調勻呼吸吐納,就可將靈氣吸進身體,為己所用。

第二境,為“結丹”,源自道家“內丹修煉”之術,將引進體內的靈氣,在下腹丹田凝聚,往複不休、循環不息。天地靈氣無有窮盡,故內丹自煉亦有強弱高低之分。

第三境,“通絡”,既結內丹,當能自守。是故身體脈絡,自身必須盡數了解。以丹田為中轉,將靈氣導引全身,疏通奇經八脈。至此,其精神修煉就到了一定境界,可作為下一境界的起步。

第四境,即為“念物”,用純精神的念力,可以操控一些事物。到此境界的人就有了駕馭法寶的資格。

一般人到達了第三境後期,就出現了明顯的分水嶺,不能修煉出“念力”,所以隻能修煉“外功”,即為武術之類,永遠也無法調動法寶,修習玄術。

而一舉進入第四境,最少也要不下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如太虛所說,歐陽絮茹不過入門四年。道教之中,似乎極少有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領悟第四境的奧妙。這也是程可風等人為何入道五六年仍無法禦劍飛行的原因所在了。

越到後麵,要領悟玄術越是極為困難。“無極長生道”第五境界,為“上清境”,到此已經是出神入化般人物,超然物外,淡薄了榮辱名利,能基本運用天地自然威力,為己所用。易雲顯然未修到此境界,但是又強調天地神力,所以才被外力反噬。

第六境,“玉清境”,能自由調動天地玄力,虛懷若穀、返璞歸真。是道家中的賢者,已經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