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古寒玉(1 / 2)

毅然轉身,運力掌上,緩緩推開石門,步入了進去。

洞中,極其廣闊,不似易雲猜想的水氣彌漫、陰暗潮濕。入得洞中,幹爽溫和,就連外麵震耳欲聾的瀑布聲響,也微不可聞。雖然略顯得黑暗,但對於能黑暗視物的他來說,明亮反而顯得多餘。

沿著山壁內進,繞過靈秀鍾靈石,突然眼前一亮,居然似見到了天光。幾可容納過百人的山腹洞中,一輪圓形如太陽一般,非金非鐵的物事高掛洞頂處,散發出金色燦爛的寶光,照耀得整個山洞,明亮如晝。

佛、道、魔三教之中,隻有佛教的人,才會修習這等法器“法輪”。

洞頂離地尚有丈餘,但是那光暈卻不烈不強,照射得各處都清晰了然,仿佛一輪柔和太陽,高掛在洞內的天空。

到處怪石鋪地,高低不等。但是都打磨得光滑圓潤,像是天生的凳子。

易雲左顧右探,四下搜尋著。忽然感覺左袖一緊,卻是幽若水拉著他的衣袖扯了一下,她的麵上有對陌生事物的恐懼驚慌,圓睜著眼睛,手指向正南方。

順著她的手指看去,那裏有一塊石頭,打磨得四方圓潤,竟有絲絲白霧,蒸騰嫋繞,將其籠罩其中,似是天然蚊帳一般包裹住,以致於剛才都沒有看見。專心注視,竟發現是一塊白玉,潔白透明,但是隱隱還有一分陰冷氣息,從上麵透發出來。

“萬載寒冰玉!?”幽若水突然道了一句。

看她表情,似是知曉這塊石頭的來曆,易雲又凝神看了幾眼,卻感覺平平無奇,隻不過是一塊白色透明的石頭,樣子有點像自己幼年時居住的孤崖上那塊能照見人影子的石頭,苗淼說那是玉石。

隻是眼前這塊,冷如寒冰,絲絲陰寒之氣,在其周圍嫋繞彌漫,卻不向外擴散,感覺是有幾分懸奇怪異。

幽若水悠悠道:“這是上古寒玉,在南冥最苦寒之地的數百丈堅冰之下,費盡心血才能挖掘出來,即使對於我聖教中人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至寶。”

易雲吐了吐舌頭,道:“數百丈堅冰之下生長的古玉?看來一定很珍貴了。”

“那是當然。”幽若水莞爾道:“第一,南冥堅冰過千裏,要找尋到其的存在,已經不是易事,更枉論挖掘了。第二,沒有上千載的吸收寒氣成形,將寒氣納入玉質之中,普通的寒玉本身不具有寒氣,若到了炎熱地帶,就變得跟一般玉石沒有分別。這塊玉能凝住寒氣不擴散,陰冷之氣可保萬載,所以就叫‘萬載寒冰玉’了!”

“你還沒有告訴我它有什麼樣的用途。”易雲道:“為何魔教的人也引為至寶?”

幽若水找了個圓滑的石頭坐了下來,娓娓言道:“這寒冰之玉,寒冷之氣已滲進玉質之中,得到它,可以坐立其上打坐練功,增益頗豐。修仙煉道之人,真氣結於丹田,到要用時,憑借念力催發方能調用。但是在上麵練習之時,為了抵禦寒氣入體,常人會自然運輸真力來抵抗,可使真氣保持循環複始,但是那奇異的寒氣,會將人體內的經脈穴位變得細小或幾乎不存在,所以內息遊走身體內,大大縮短了時間。常人運行真氣一周天如果需要一天,但是若你的經脈和穴位變得細小甚至隱沒時,運行速度自然加快,內息真氣運行周天的時間也就縮短數倍,一個時辰或許就做到了。”

聽了個大概,易雲道:“也就是說,常人修煉真氣一天得到的成果,在上麵修煉或許隻需片刻時間就能得到?”

“真聰明!”幽若水誇獎道:“這就是我聖教中人,為何道術都是趨向於速成走捷徑偏鋒之道理了,寒冰能滅心火,修煉時自然能心無雜念,可大大避免走火入魔的機會。這可是正道中人修煉之時不能具有的。”

易雲暗自心驚,不想這一塊石頭,竟然具有如此驚人的能量,有如許之多的好處。便向其走了過去,欲好好感受一番這奇妙的天地至寶。

走得越近,那森寒之氣越是濃烈,進入了霧氣籠罩的範圍之內,古玉寒冰上的水霧冷氣,便四散飄蕩開,易雲卻突然驚呼出聲。

那透明潔白古玉寒冰之上,卻是躺著一個人,一個年紀大約四十左右,麵色蒼白,卻沒有褶皺,頭上發絲似乎已有數年之久未曾梳理過一般雜亂,但麵容卻安詳的老人。橫躺其上,沉寂靜滅,宛若死人一般僵硬筆挺,就連胸膛,也不見起伏。

聽見驚呼之聲,若水也跑了過來,看到那“死人”,也是吃了一驚。還是易雲較為鎮定,伸手,試探其鼻息,微弱的氣息,若有似無。抬起他的手來,伸掌抵住,內息悠悠湧進去,能感覺到他的脈搏,有跳動的跡象,但是其心跳的頻率,根本不像正常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