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當時播出之後,在韓國引發過很大的轟動,不僅贏得廣泛好評,還創下收視記錄,後來引進到中國,也掀起觀看熱潮,在某些評分榜單上,位列韓劇第一,擁躉極多。
該劇不僅幾位主要角色收獲大量人氣,連配角也給觀眾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譬如“幹啥啥都行,考試最後一名”的金正峰,表情包流傳至今。
由於該劇在內地引起極大反響,很多業內人士進行了拉片學習,尤其是編劇圈,幾乎是一個劇情接一個劇情地拉出文本進行研究。
然後大家得出了一個相似的觀點——單從文本的角度來看,該劇的確算不上多麼驚豔,反倒會顯得有些雞零狗碎和流水賬。
試想一下:
“雙門洞一個尋常的中午,幾位夥伴齊聚阿澤家看電影,通過畫外音以女主的口吻逐一介紹了幾位夥伴的情況……”
“不久,到了午飯時間,其中幾位夥伴的媽媽開始站在門口喊各自的孩子回家吃飯。”
“孩子回到家後,先不吃飯,按照慣例,先把媽媽們事先準備好的飯菜送到鄰居家……”
如果用文字敘述《1988》的劇情,你會發現,這根本就是一個很枯燥的故事。
這也從另一個方麵明了一個事實,好的文字未必是好的劇本,好的劇本需要好的導演去轉換成畫麵才能成為經典。
蘇曼玲是編劇屆教授級的人物,對與劇本有關的各項理論都非常熟悉,因此當她看了餘生安的劇本之後,可以腦補出對應的畫麵,而且也明白劇本中的各種劇情設計的意義和目的,打心眼裏認可它的呈現方式,所以才決定加入餘生安組。
至於文景才,他本身就做過監製,從頭至尾親眼見證過如何將自己的文字轉換為畫麵,因此他對這個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者有更鮮活的畫麵感。
一番交流下來,《請回答1988》的劇本就定了餘生安、文景才和蘇曼玲三位編劇,這個陣容讓原本對這個劇本不看好的其他人又多了幾分期待。
不得不,曹木蘭組織的這個編劇工作室意義非凡,短短一個下午可以決策三個項目,這種效率對其它公司來是不可想象的。
這就是結盟的好處,當然,這和幾位編劇的實力也是掛鉤的,屬於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了。
定了人選,接下來就是談具體內容,餘生安也不藏著掖著,把自己對《1988》的理解和盤托出。
“整體就是溫暖、治愈、搞笑、感動,不搞特別劇烈的情節衝突,不設置反麵角色,每一集一個主題,並在結尾處做畫外音的總結。”
“核心就是做一部大家願意反複看的劇集。”
餘生安的大略,但蘇曼玲和文景才都是專業人士中的專業人士,聞弦而知雅意,迅速理解了餘生安的意圖,紛紛做了補充。
接著就是劇情本身了,這個同樣需要餘生安給每一集的故事大綱,然後兩位大佬補充細節。
這裏餘生安補充了一句:“我們這部劇是做中短劇,每一集是70分鍾左右的體量,一共0集,然後每周五播放一集。”
文景才和蘇曼玲對視了一眼,笑意不明道:“很大膽啊,電視台和視頻網站估計會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