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戰三捷
劉邦沛縣起義後,項梁、項羽叔侄倆也於同年同月在江蘇吳中起義。田單與堂弟田榮、田橫於同年同月在齊地起義,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人周市多次要求陳涉放了魏咎,並最終擁立魏咎為魏王,秦王朝被架在農民起義的幹柴烈火上!
劉邦沛縣起義成功後,任蕭何為縣丞,留守沛縣,之後,計劃攻打沛縣附近的胡陵。
當年,沛縣屬於泗水郡,是泗水郡行政機構所在地,胡陵是泗水郡的一個下屬縣。泗水郡的都尉駐守在胡陵,有五萬駐軍。胡陵城牆堅固,士兵訓練有素!
劉邦起義成功後,雖然隊伍壯大了,也僅僅有三千人馬,而且缺乏訓練,更沒有作戰經曆,更談不上作戰經驗了!
劉邦手下的幾位大將,如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等原本是劉邦的跟班,打架鬥毆還行,野戰攻城,也從來沒有經曆過,更談不上指揮作戰、攻城了!
曹參是這次攻打胡陵的總指揮!
曹參雖然是沛縣衙門官吏,也僅僅是一個監獄管理員,也從沒有經曆過作戰,更談不上作戰經驗。曹參這次被劉邦任命攻城總指揮,也是趕鴨子上架,迫不得已!
曹參麵對自己強大的對手,沒有被嚇到!
曹參認真分析敵我雙方態勢:
從數量看,
胡陵有駐軍五萬人,自己僅有三千人,敵我之比是十七比一。
胡陵駐軍訓練有素,而自己的三千人馬是最近招募而來的農民、遊民,可以說是一群烏合之眾!
胡陵駐軍的指揮官身經百戰,有豐富的作戰經曆和豐富的指揮作戰經驗。而自己及身邊的那些頭領,過去隻不過是一群遊手好閑的莽夫!
胡陵駐軍是憑借堅固的城牆固守,而自己以劣勢攻城。
敵強我弱,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盡管如此,曹參並不畏懼。曹參根據客觀形勢,巧妙地做了部署。
曹參讓周勃、樊噲兩人各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路口,並在路口鋪滿稻草。
曹參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物就是當年手雍齒指使投靠劉邦的曹無傷。此時的曹無傷官職是左司馬。
曹參讓曹無傷帶五百人埋伏在樹林裏。
曹參自己帶著五百老弱病殘攻城!
一通戰鼓,曹參一馬當先,帶領五百人急速攻城。僅兩三個回合,攻城人員就敗下陣來。曹參隻得帶著這群老弱殘廢逃命。
胡陵駐軍見劉邦的軍隊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便打開城門,嗷嗷地向起義軍追擊!
曹參的五百老弱殘廢抱頭鼠竄,胡陵駐軍看見起義軍落荒而逃,氣勢更盛,撒開腳丫,追擊起義軍。
胡陵駐軍追到路口,周勃、樊噲兩人點燃稻草,並從兩邊帶領起義軍殺出來。
突如其來的大火,讓不可一世又毫無防備的胡陵駐軍驚魂落魄。跑在前頭的躲過了大火,跑在中間的被烤成了焦炭,落在後麵的掉頭往城內逃!
跑在前頭,躲過了大火,在都尉的帶領下,不顧一切地往山林裏逃!當他們躲進山林、驚魂不定的時候,左司馬曹無傷帶著事先埋伏在山林裏的五百起義軍衝殺過來,毫無防備的都尉隻得不顧一切地逃命!
曹無傷快馬加鞭,追上都尉,一刀將其砍為兩段。其他秦兵也稀裏糊塗地成了死鬼!
曹無傷跳下戰馬,砍下都尉肥碩的頭顱,找劉邦領賞去了。
城外首戰告捷,曹參抓住機遇,馬不停蹄攻城!
城中駐軍都成了驚弓之鳥,胡陵城頃刻被起義軍攻破!
劉邦帶著盧綰,後麵跟著三千起義軍士兵,浩浩蕩蕩地開進了胡陵城。
占據胡陵城後,劉邦帳下又多了兩員忠誠的大將,這就是泗水郡卒使周苛與周昌兄都倆。
輕鬆占領胡陵城後,劉邦意氣風發,決定乘勝攻打附近的方與縣城,這次指揮官仍然是曹參!
方與縣城有泗水郡監禦史防守,城中有三萬駐軍。
胡陵城被起義軍占領後,駐守在方與縣城的士兵,如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胡陵縣城由武官駐守,有五萬駐軍,頃刻之間,就被起義軍占領。而方與縣城是由文官監禦史駐守,而且隻有三萬駐軍,相比之下,攻破方與縣城更加容易!
起義軍要攻打方與縣城的消息傳到方與縣城裏,縣城裏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人心惶惶,一些市民便紛紛逃離縣城,城內駐軍有膽小的也趁機溜之大吉!
監禦史為了防止市民與士兵逃離縣城,在東西南北四道城門,加強了崗哨,嚴格限製進出人員。晚上,太陽一下山,就關閉城門,實行宵禁。
劉邦把攻打縣城的任務交給曹參以後,自己就與盧綰一道睡覺、做美夢去了!
曹參召集樊噲、周勃、夏侯嬰、任敖等開會,商討如何攻打方與縣城!
會上,各種主張,爭論不休!
樊噲主張強攻,理由是方與縣城的士兵,聽到胡陵縣城攻破後,已無心守城,隻要一聲炮響,城中士兵就會嚇得屁滾尿流。
周勃主張智取,派人提前潛入方與縣城,裏應外合,讓城中士兵腹背受敵,防不勝防。
夏侯嬰主張擒賊先擒王,派人潛入城內,除掉監禦史,使城中駐軍群龍無首,不戰而降。
任敖主張從東、南、西三麵攻城,留北門讓城內的駐軍與城內居民逃命。
軍事會議上,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一致同意,由曹參抉擇。
曹參振作精神,站起來宣布道:“我聽了各位的主張,深受啟發。孫子說,‘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現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我主張隻能智取,不能強攻。城中盡管隻有三萬駐軍,盡管是驚弓之鳥,但我們隻有三千士兵,攻城是困難的,況且,困獸猶鬥。城中三萬駐軍為了活命,必然會以一當十,冒死抵抗,到時,方與縣城攻不下來,還會造成很大傷亡。不能強攻,隻能智取!怎樣智取呢?
我們從東、南、西三麵佯攻,留北門讓駐軍逃命。
具體計劃是我們選擇晚上攻城,白天派士兵混入城內做內應。
東、南、西三道城門分別由夏侯嬰、任敖、和我各帶五百士兵攻城,天黑後,每個士兵點燃十束火把,虛張聲勢,並各安排二十名騎兵,馬尾巴上綁上樹枝,讓馬在縣城周圍狂奔,帶起滾滾風塵,讓城中士兵摸不清虛實。
攻城開始,東、南、西三道城門,讓士兵使勁呐喊,造成巨大聲勢,震懾城內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