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 無為之為(1 / 3)

第五十六章 無為之為

陸賈一共為劉邦寫了十二分奏章!

陸賈每寫好一份奏章,都當朝讀給劉邦聽。劉邦聽了稱讚寫得好!左右官吏為之鼓掌,高呼萬歲!劉邦還為陸賈的十二分奏章賜了書名,稱之為《新語》。

劉邦自從聽了陸賈為他寫的《新語》後,一直在琢磨長治久安這個問題。

秦朝的滅亡使劉邦認識到,應善待天下蒼生,不然,就會有第二個陳勝揭竿而起,摧毀他剛剛建立的大漢政權。

這天夜裏,劉邦夢見了老子!

夢醒時,劉邦還清晰地記得與老子的對話。他問老子,如何治理國家?

老子告訴他:無為而治。

他又問老子,什麼叫無為而治?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劉邦對老子說:“你說的話,我聽不懂,能不能說明白一點?”

老子便為劉邦解釋說:“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導使老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珍愛難得的財物,導使老百姓不去偷竊;不顯耀足以引起貪心的事物,導使民心不被迷亂。因此,聖人的治理原則是:排空百姓的心機,填飽百姓的肚腹,減弱百姓的競爭意圖,增強百姓的筋骨體魄,經常使老百姓沒有機巧,沒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造事。聖人按照‘無為’的原則去做,辦事順應自然,那麼,天下才就不會不太平了。”

劉邦點頭說:“這次我聽懂了。”

劉邦又接著問:“怎樣讓老百姓填飽肚子呢?”

老子說,這個問題很簡單!

劉邦又接著問:“能不能說得具體一點?”

老子說:“可以。”

老子這一次為了劉邦便於理解、接受,便說得很通俗。

老子說:“人民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所以人民才陷於饑餓。人民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折騰,所以人民就難於統治。人民之所以輕生冒死,是由於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淨了,所以人民覺得死了不算什麼。隻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過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劉邦聽了點頭稱道!

劉邦為此頒布詔書說:“朕欲減省賦斂,今上交國庫沒有統一的章程,地方官常多取賦斂以上交,而各地侯王則賦斂更多,百姓甚為困苦。現在通知各侯王、通侯每逢十月為上交賦斂期,各地計算的方式是以人口數為準,每人每年上繳六十三錢,以交國庫。”

劉邦登基後采取了很多減輕人民負擔的措施,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的恢複與發展,促進了社會秩序的穩定,為新政權的鞏固打下了牢固打基礎。這顯示了劉邦作為開國皇帝的不同常見的政治抱負!

除此之外,劉邦還將稅率定位“十五稅一”,與秦朝相比,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全國各地農民經過休養生息,農民生活明顯提高,社會安定。

劉邦後來對《道德經》十分感興趣,經常翻閱《道德經》,《道德經》的第六十章對劉邦觸動很大!

《道德經》第六十章的原文:“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劉邦不但把這一章作為座右銘,而且對這一章有很深的研究!

劉邦認為: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一句說得特別到位。煎烹小魚小蝦,最忌諱的是隨意翻動,隨意翻動,就會把小魚小蝦弄成豆腐渣。煎烹小魚小蝦,要有耐心,要注意火候。火候不能過大,過大會燒焦;火候過小,小魚小蝦就煎烹不出香味。治理國家也是如此,不能瞎折騰,要保持國策相對穩定,這樣才會讓百姓對國家有信心。百姓對國家有信心,就會安居樂業,就會安土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