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彭越上門找死
彭越被封為梁王的開始幾年,與劉邦的關係還處得不錯。漢六年,彭越到陳縣朝拜劉邦。漢九年、漢十年,彭越連續兩年到長安朝拜劉邦。自從劉邦以叛逆之罪將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之後,彭越便產生了恐懼心裏。
漢十年,陳豨在代地反叛,劉邦禦駕親征,到達邯鄲後,急令彭越隨同征戰。很顯然,劉邦是擔心彭越趁他征剿陳豨之際借機鬧事,所以劉邦借征剿陳豨為由,想把彭越放在自己身邊看護。而彭越擔心的也是這些,所以,彭越以有病為由,婉辭了劉邦。此時的彭越雖然對劉邦有所防備,但也摸不準劉邦的真實想法。雖然婉辭了劉邦,但心裏一直忐忑不安,不出兵隨行,又擔心劉邦以此為由革了他的職,出兵隨行,又擔心劉邦借此把他控製起來。彭越冥思苦想,在他看來,似乎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就是派出一部分兵力隨同劉邦征戰,其用意一是應付劉邦,二是趁機打探消息。沒想到劉邦對此更加惱怒,派使者前來梁國責備彭越。彭越非常害怕,打算親自到邯鄲謝罪。
彭越手下的將軍扈輒是一個很有頭腦的軍人,對彭越也忠心耿耿,被彭越視為心腹。
彭越找來扈輒與其商量,扈輒建議說:“君王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去參加會戰,受到責備後再去謝罪,去了必是大難臨頭,不如發兵反叛。”
彭越此時仍抱有僥幸心裏,認為劉邦頂多隻是責備他,不會要他的命。更可怕的是此時的彭越貪戀眼前的富貴!彭越起兵反秦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富貴,現在舍生忘死,獲得了富貴,他怎麼能放手呢?為了眼前的大富大貴,彭越既不敢冒險起兵反叛,他擔心一旦失敗,眼前的大富大貴就會成為泡影,自己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彭越也害怕被劉邦治罪,被劉邦束手就擒,處在猶豫不決之中。
彭越有些擔心地對扈輒說:“憑我手裏這點兵馬,根本不是劉邦的對手,起兵反叛,風險太大,況且劉邦也隻是派人責備我,到時,我主動向劉邦請罪!沒有大了不得的事情!”
扈輒說:“君王太小看劉邦了!劉邦是深藏不漏的大智者,他寅時要殺你,卯時還會請你喝茶!不要以為劉邦現在隻是想責備你。這是因為劉邦還膠著在與陳豨的征戰中,一旦劉邦打敗陳豨,劉邦就會對君王下手!”
彭越還是有些猶豫,他對扈輒說:“我們暫且看看再說!”
扈輒說:“沒有多少時間留給君王猶豫不決了!機會稍縱即逝!”
彭越還是抱有僥幸心理,對扈輒說:“劉邦的江山,我是立有汗馬功勞的,沒有我們這些人,劉邦今天憑什麼坐江山?我想他劉邦不會忘記這些舊情吧!”
扈輒說:“現在的劉邦是天下的皇帝,而君王是梁國的國王。你和劉邦的關係,不是打天下時的合作關係,而是上下級的關係,說明白點是小國與大國的關係。如何處理好小國與大國的關係?老子說過,‘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國對小國謙讓,就會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讓,就會見容於大國。大國的目的就是要統治小國,但不要過分;小國要順從大國,也不要過於順從。大國與小國,兩方麵都適可而止,各得所欲,大國特別應該謙下忍讓小國。現在君王特別順從劉邦,而劉邦對君王要求又太過分,這正好與老子所說的相反,其結局是君王一定輸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