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張良略施小技
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劉邦把想到的幾件大事辦完了,沒有了遠慮,卻有了近憂!
劉邦想:淮南王英布,土匪出身,亡命之徒。他手下的兵也和英布一樣,打起仗來不顧命,頑強、彪悍、驍勇、善戰。劉邦擔心,一旦與英布短兵相接,勝利的一方恐怕不是自己!再加上占卦是需掛,劉邦也不想急於禦駕親征!
劉邦還有憂慮,自己手下的那些將領,都不是英布的對手,到時,戰役形勢會逼迫自己掛帥上陣,與英布戰場上相見,短兵相接,甚至讓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時間拉得過長,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會發生,那時自己就被動了!前線被英布纏著,不能脫身;後方如有不測,自己又無法及時掌握情況,甚至讓自己回不了京城,那就一切都完蛋了!
再加上,目前朝廷這種動蕩的局勢,劉邦更不敢貿然出征!
劉邦思考:在出發之前要解決好太子問題,解決好看家問題;到時即使自己回不了京城,也不能讓京城發生變故!
劉邦也很著急,英布叛亂,必須及時解決,時間拖得越久,解決的難度越大;但是,劉邦卻遲遲下不了決心,他總擔心京城裏還有些事情沒有處理好,但又想不出具體事情來。
劉邦感覺到自己頭腦被漿糊了,對什麼事情都理不出頭緒來。劉邦對自己說,真是老了!
劉邦又想起了蕭何,不知那天對蕭何說的那些看似無關的話,蕭何做何想法?
劉邦對自己說:蕭何還是值得信賴的,隻要有蕭何在,朝廷不會出什麼大亂子,京城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劉邦就是在這種憂慮與自信中搖擺,所以遲遲不敢出兵征戰英布!最後,劉邦還是決定見見蕭何,有些問題,聽聽蕭何的想法。
蕭何來了,劉邦對蕭何說:“現在英布造反,鬧得全國不安寧,所有的人都在等著我禦駕親征。我身體是這個樣子,能禦駕親征嗎?”
劉邦直截了當的問題,蕭何在沒有弄清楚劉邦說話的意圖之前是不敢貿然回答的。
蕭何思考了一會,於是順著劉邦的意思說:“皇上現今這樣的身體,是不宜禦駕親征!”
蕭何的話,也讓劉邦無法揣測蕭何對待自己禦駕親征的態度,劉邦又進一步追問:“我不禦駕親征,讓誰禦駕親征呢?”
劉邦的問題太直接了,直接到刺刀見紅,蕭何麵對這樣的問題怎樣回答呢?
蕭何說:“這真是個難題,我無法回答皇上!”
蕭何回避了劉邦的追問!
劉邦又說:“丞相是讚成我禦駕親征的嗎?”
蕭何不敢再正麵回避劉邦的問題,於是說:“從目前的情況看,隻有皇上禦駕親征,才能平息英布叛亂!”
劉邦說:“這是丞相建議我禦駕親征的最好理由!我聽丞相的,準備禦駕親征!”
蕭何說:“難為皇上了!皇上這樣羸弱的身軀,還要禦駕親征。我等不能代替皇上出征,實在有愧於皇上!”
劉邦說:“客氣話,就不要說了!”
劉邦說完,故意停留了片刻,又說:“我禦駕親征之前,丞相難道沒有什麼話想說嗎?”
蕭何立刻意識到,劉邦在出征之前找他談話,是擔心京城裏的治安,是擔心朝廷裏的穩定!蕭何立即說:“皇上禦駕親征後,我會保證京城的平安,保證朝廷的平靜!”
劉邦笑了笑說:“有丞相坐鎮京城,天下亂不了!”
之後,劉邦又接著說:“對於平定英布叛亂,丞相就沒有什麼建議嗎?”
蕭何說:“軍事上的問題,皇上最好谘詢張良!我對於軍事上的問題,一竅不通!”
劉邦感歎說:“丞相真穩妥!”
呂後按商山四皓的指教,到劉邦那裏去哭訴了一番,劉邦當麵答應禦駕親征。
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還不見劉邦有動靜,這下不僅僅呂後不安,這讓張良也不安起來!
張良的不安是替呂後不安!
呂後不安,他在朝廷為郎中的兒子張辟疆也會不安寧!他兒子不安,張良自然就不安了!
張良想,皇上同意禦駕親征,為什麼遲遲不見動靜呢?
張良想,皇上那次同自己見麵,並沒有與自己談英布叛亂的事情,而是與自己交談他的所謂千古之憂,交流‘安得江山萬年長’的百年大計。
張良感歎:“皇上真是高人,英布造反,讓全國動蕩不安,皇上卻不聞不問,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