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整死盧綰
盧綰,豐邑人,與劉邦是同鄉。
盧綰的父親與劉邦的父親從小到大,一直很友好,後來,又同時結婚,又同時生孩子。村裏人認為這兩家特別有緣,劉邦、盧綰同日出生,周歲時,村裏人抬著羊、酒祝賀兩家,為劉邦與盧綰慶祝周歲生日。
等到劉邦、盧綰長大,兩人又在一起讀書,同出同進,關係特別鐵。村裏人稱讚兩家世代友好,生兒子又在同一天,兒子長大又相友好,再一次用羊、酒向兩家祝賀。現在人們過生日,相互祝賀,根源就是來自這裏!
後來,劉邦與盧綰的關係更加親密。
劉邦平時不安分守己,總要鬧點事情,出事後東躲西藏,盧綰這時一定在劉邦身邊。
劉邦沛縣起義,盧綰以賓客身份跟隨,進入漢中升為將軍,經常陪伴在內廷。劉邦東征項羽,盧綰以太尉的身份總是不離左右,進出劉邦的臥室,吃穿用各方麵的賞賜,群臣們沒有敢攀比的。即使像蕭何、曹參等人,也無法與盧綰相比。
後來,陳豨起兵造反,劉邦禦駕親征,燕王盧綰也出兵進攻陳豨的北部。
劉邦與盧綰,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有人舉報盧綰造反,由此,劉邦堅信,盧綰不會起兵造反!
後來,又有信息不斷傳來,說燕王盧綰起兵造訪,劉邦就是不相信!
漢十二年十二月,樊噲斬殺陳豨,勝利班師,並押回了一批俘虜。其中,有陳豨的副將。陳豨的副將指證燕王盧綰派官員到陳豨駐地,商討兵變事宜!
這位副將說得有根有據,有名有姓。劉邦還是將信將疑。
劉邦盡管不相信盧綰起兵造反,但事情已經弄得人聲鼎沸,總得有個交代。於是劉邦派使者去燕國召見盧綰。盧綰推脫生病,連使者都不見。
劉邦這時很氣憤!他也同情盧綰,認為盧綰即使真的起兵造反也是迫不得已。隻要回朝廷說清楚,也沒有多大的事情,可是盧綰不敢來!
劉邦想:你盧綰不敢來,派人請你也不敢來,我隻得派人去調查,將事情弄個水落石出,給朝廷一個交代。劉邦想:派誰去合適呢?
劉邦想到趙堯,決定派趙堯去!因為趙堯在這件事情上與劉邦想法一致,再加上劉邦如今就隻有一個趙堯值得相信。
呂後得知劉邦派趙堯去燕國調查盧綰,從中作梗。當趙堯坐上馬車,準備出發的時候,呂後派人攔下了趙堯。
呂後直接找到劉邦,對劉邦說:“讓趙堯去調查燕王盧綰,不合適!”
呂後說:“趙堯太年輕,擔心出差錯;應該讓審食其去,審食其老練,辦事有章程。”
劉邦當然知道呂後心裏的盤算,審食其是呂後的舍人,遇事都聽呂後的。審食其去肯定不利盧綰,劉邦不同意呂後的主張。
劉邦對呂後說:“趙堯是禦史大夫,調查官員是他的職責。由趙堯去調查盧綰的叛變事實實在恰當不過的了。”
呂後不那麼認為,呂後認為:“盧綰長期倚仗皇上的恩寵,驕橫跋扈,一般的人,他盧綰根本不放在心上。一個年紀輕輕的趙堯到了燕國,怎麼對付得了燕王盧綰?審食其屬於開國功勳,元老級人物,由審食其去調查,才能讓燕王盧綰畏懼。我認為派審食其去調查合適!”
雙方相持不下!
劉邦認為,在現在這種狀況下,沒有必要在對待燕王盧綰的事情上與呂後爭個高下,再說,自己隻想給盧綰傳遞一個信息,不管什麼情況,都應該回朝廷。呂後也不想與劉邦整個輸贏,隻要能同意審食其去就可以了。最後雙方妥協,讓審食其和趙堯兩人同去。
臨行前,呂後叮囑審食其,看住趙堯。
劉邦叮囑趙堯,盯住審食其。
趙堯對劉邦不安地說:“有審食其同行,事情不好辦!”
劉邦問:“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呢?”
趙堯說:“燕王盧綰一直與呂後有些心結,一定會猜測審食其去是受呂後指使。由此我擔心燕王盧綰會躲著我們。要是這樣事情就不好辦了!”
劉邦說:“現在呂後執意要審食其同行,這個計劃是改不了的。”
趙堯說:“有審食其同行,見不到燕王盧綰,事情真相還是無法弄清楚!”
劉邦說:“我不在意事情真相,我隻需要你告訴盧綰,不管是否真的起兵造反了,隻要回朝廷,什麼事情也沒有!”
趙堯說:“我擔心燕王盧綰躲著不見我們,什麼消息也傳到不到啊?”
劉邦說:“那怎麼辦呢?”
趙堯說:“我們還應該有一個預案。皇上下一道聖旨,讓盧綰進宮。到時,盧綰不見我們,我就想法將聖旨送到燕王盧綰手裏!”
劉邦說:“這個方法可行,不過,你要親自擬寫一道聖旨!”
趙堯說:“聖旨如何寫?”
劉邦說:“這個還要問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