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複興會的聚會結束後,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以及廣大用戶共同見證了一場盛大的營銷活動。
大秦科技公司各款產品均不接受廣告,所以當用戶打開電腦後,發現安全管家出現了彈窗廣告,用戶的第一個念頭不是厭煩,而是好奇的點進去看看。自從安裝了大秦科技的安全管家,彈窗廣告早已成為了過去式!
廣告上用大字宣布了淘寶網和智能翻譯機橫空出世的消息。這估計是國內用戶第一次在互聯網見到如此絢麗的視覺廣告。不僅有海報和文字,連智慧應用事業群剛剛研發成功的流媒體技術都拿了出來,整個宣傳顯得異常高端,實在是太能抓住眼球了。
通過這次宣傳,淘寶網和智能翻譯機不敢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可以確保這一次的宣傳覆蓋到了每一個上網用戶。
智能百科中增加了新的詞條,知否和說吧同樣新增了種類繁多的帖子。企鵝,網易等公司不必多說,就連智聯招聘都以職場的角度寫了多篇軟文。
智能翻譯機驚豔了所有人,唯一招人詬病的就是價格實在太貴了,華夏地區的智能翻譯機銷售價格為3999元華夏幣,要知道目前的手機大致也是這個價格。相比於後世親民的價格,用高價低配來形容顯得格外貼切。
除此之外,大秦科技宣布首批銷售的智能翻譯機僅為十萬台,華夏地區更是隻有兩萬台,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一時間,智能翻譯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甚至有華夏用戶在說吧呼籲,大秦科技公司崇洋媚外,憑什麼國內兩萬台,國外八萬台?一邊五萬台才公平合理。
大秦科技對此沒有絲毫回應,那些用戶向來都認為,全球隻有兩個國家,一個叫華夏,一個叫外國。
自古以來,西方國家的建立,總有一個開端,但華夏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在華夏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仿佛隨時都是一個起點,每當建立起大一統盛世的時候,總是不認為這是創造,而是複興,是回到巔峰,似乎那個巔峰的華夏,早在黃帝之前就存在一樣。
華夏也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華夏人之所以自認為是華夏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因為近兩千年年文明成果的認同,當代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簡牘上的文字,再仔細點,甚至能夠讀出青銅器上的銘文。華夏的文字、語法,思維邏輯,其實並沒有變,可以說華夏是一個早熟的民族。
華夏的價值觀,和西方的民族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華夏的軍事戰略、政治文化,其實是一以貫之的,基辛格就曾提到***在六十年代對印度的那次次軍事決策:華夏在軍事上大獲全勝之後迅速撤出,放棄了之前控製的土地,放回了俘虜,隻是占領了戰略製高點。
因為***說:“印度不是我們的敵人,敲打一下,讓他們回到談判桌上。”這在基辛格看來,這是“攻心為上”,這是在用千年前的戰略思維解決現代國家的爭端,這在西方人眼中非常不可思議。
“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華夏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在他看來,西方的戰略,好比國際象棋,追求結果;華夏的戰略,好比圍棋,追求“勢”。
華夏人向來不追求一時的決勝,更喜歡“論持久戰”,喜歡比拚曆史的耐心,漢高祖白登之圍的時候,唐太宗渭水之盟的時候,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時候,抗戰太原會戰失敗的時候,九十年代台海危機的時候,形勢都是很危險的,但華夏人不追求一時的決戰決勝,而是希望能夠一步一步積累優勢,最終“攻守之勢異也”。
多年前,華夏還沒有這麼多高樓、汽車,那時候的西方根本不敢想象華夏會有今天,1976年華夏與美國的貿易額都比不過洪都拉斯。
但二十多年後,華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沒想到華夏可以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甚至可以吃下全部的產業鏈。
華夏潛意識裏有很多堅韌、甚至是“頑固”的東西,這些東西,讓華夏不可能真正被影響和同化,讓西方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接納華夏。
在華夏傳播科學和理性,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試圖在華夏推銷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你說來說去,什麼仁愛、什麼善良,都是很多人的農民祖先掛在嘴巴上的常識,沒有什麼新鮮感。要說平等,說人權,一千多年前的草民們就會大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