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初入學堂(1 / 2)

是日,馮麗華和綺雯來到了平城郊外的一處幽靜的山區,此處雖然風景凋零,荒鬆無罷風,但卻清幽雅靜,遠離城市的喧囂,正是讀書的好地方。

“小姐,還要爬多久呀?累死我了!”綺雯問道。

馮麗華把綺雯拉倒跟前說道:“我不是告訴你了麼,我是你家少爺少爺,待會兒上了山進了書院前往切記,應該快到了,這山也不高。”

忽聽到有歌聲雲:“山中鳴琴,萬籟聲沉沉,何泠泠!石溜寒泉縈心,未必絲竹如清音。不如歸去,踟躕投吾簪;歸去來,丹葩耀林;歸去來,幽蘭澗深,灌木自吟,鬆竹陰。遑遑何之?三徑為君尋。籬下黃花散金;振衣躑躅,彈冠塵,莫教雙鬢須蕭蕭霜雪侵。”

這歌聲恬靜,思慕知音之情急切。

馮麗華和綺雯已然入迷,想必這是位世外高人吧!

“先生可是室外高人,小生佩服佩服,現下乃太平盛世,天下安定之際,不知先生為何招隱?”馮麗華忍不住搭話道。

“我本粗鄙人,性本愛丘山。”這時走出來一位身著素衣的清臒老者,體型消瘦,但雙目卻囧囧有神,臉上卻猶豫青年人一般隻有數道皺紋而已,且與之不相配的是一頭鶴發,像極了道教中童顏鶴發的仙翁。

“弟子是前來求教的馮立華,拜見仙翁!”馮麗華行禮道。

“哈哈哈……老夫可不是什麼仙翁,隻是個山野鄙人罷了!”老者笑著說道。

“老丈,請問此路如何去山上楚材館?”馮麗華還是畢恭畢敬的,總覺得這是位世外高人。

“小兄弟是去楚材館求學的吧?湊巧老夫也正要上山去。那就跟隨我一道山上去吧。”老者將他們一幹人等引上了山。

眾人來到山頂一處較為平坦的地界,隻見此處亭台樓閣矗立,讀書聲、辯論聲不休,遠勝過於山下的淒涼,這真是一塊風水之地。

抬頭見院門匾額上書寫“楚材館”幾個大字,馮麗華問道:“老丈,此處名為楚材館,可意為著‘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之說。”

老者說道:“非也,但也不全非也。《左傳》有曰‘雖楚有材,晉實用之’,此處是想集天下之才俊而教之,為我大魏所用,非獨獨指楚地之才。”

這時門吏見到老者鞠躬道:“盧夫子回來了,快請進!”

老者點了一下頭就走了進去。

“小哥,剛剛那位長者是這裏的夫子麼?不是隱居此山的隱士?”馮麗華向門吏打聽道。

“公子,他就是名儒盧玄,是楚材館夫子。”門吏回答道。

謝完門吏後,馮麗華走進了夢寐以求的求學館,並向管事的說明自己的情況,學館的掌事倒很隨和,安排了一切後,馮麗華走進了書院去聽學。

馮麗華來到講學場所感到特別驚訝,隻見學堂內坐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衣服破舊不堪,有的錦衣華服,有的披發,有的束發,居然還有金絲頭發的,真是參差不齊,有教無類呀。另外見到今天半路遇到的那位鶴發童顏的盧夫子,她走進去向他行禮道:“夫子,之前多有冒犯,請夫子饒恕。”

“快找地方坐下吧,向同窗們介紹一下自己吧。”盧玄依然是那麼隨意,沒有半點譜子。

“各位師兄,在下姓馮,名立華,三十而立的立,華夏的華。”馮麗華說道並躬身行禮,不過還是有點害羞,雖然語言不曾表露出來,但是臉蛋微微泛紅。

台下有點嘩然,有人說道好名,立於華夏;有些人暗自懷疑他莫非是個女子,不然怎會叫麗華,而且介紹這麼清楚。

接下來盧玄繼續講學;“今天我們來學習《戰國策·齊策一》,策論是特別重要的,治國齊家平是缺一不可的,故有張儀者,憑一張嘴走遍天下,其策論詭異令天下皆服秦國,使楚王客死異國,一言定身死者古來不在少數。範雎言於昭襄王,宣太後拘,穰侯黜,遠交近攻以強秦。言者有時重於泰山,有時由輕於鴻毛,切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大家共同來誦讀一下此策,待會兒問問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