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恒富,而窮者愈窮。豪富之家奢靡之風盛行,更有仿效石崇王愷之流以糖水洗鍋、蠟燭當柴爭富鬥貴。而百姓多數為生計日夜奔勞隻能得個溫飽,更有那窮苦的食不果腹,也因此,民間對豪富怨聲載道,仇富之論總能得到大批擁護。
秋墨語的試卷令他心驚,更令他心喜。可是,在將所有考生的試卷都看了之後,他一腔得遇賢才的心愣了。
大多數的考生,文章中書寫前朝典故,以前朝置民於水火終至滅亡,歌頌本朝以民為本,國強民富。也有那少數學子看見些許現實,但他們也隻是點到即止,不曾深入。隻有秋墨語,以古諷今,更以古論今,肯定曆代以來王朝取得的成就,也不規避如今出現的問題,更提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乃治國之根本,而在具體施策中,當認清時移事異,不可一味固執前人策略。
若隻是如此,他還不覺得如何,口若懸河、舌燦蓮花卻也隻會些空口白話的人他看得很多。但秋墨語,卻實實在在地為此提出了多個策略,其中有一些,是他思考過,還有一些,是他完全想不到,在他文章中一讀,又覺得本該如此。
這人思維縝密、考慮周詳,更難得的是對國事民情了解深入,令他歎服。
內侍急急忙忙進來,稟報昌平公主帶走了秋墨語。
“昌平?她如何會帶走秋墨語?”皇帝不解,昌平在後宮,而秋墨語被他關在宮中侍人居住,照理,兩者該不能見,又如何能令昌平帶走呢?
“回陛下,方才奴才命卓子去帶秋墨語過來,可卓子回來在來的路上碰上昌平公主,公主將秋墨語帶去了她宮中,卓子不敢耽擱,立即回來稟報,還請陛下定奪。”
一個男人被未出閣的公主帶去後宮,這是皇室的醜聞。換在以前,皇帝會命人秘密處理,決不讓醜聞傳出。可如今涉及到他難得發現的人才,便不能等閑視之,立即命內侍擺駕,親自到昌平宮鄭
昌平公主行七,宮中人多稱其為“七公主”,她的母妃正是皇帝榮寵若年不衰的貴妃劉氏,而劉氏隻生得這一女,皇帝愛屋及烏,對昌平公主也是諸多疼寵,也就寵的她驕縱跋扈,凡事隻顧她自己“願意”,而從不考慮別饒立場和感受。
也不是沒有人在皇帝麵前告狀,可隻要昌平公主撒嬌兩句,皇帝便隻當昌平公主孩子心性,驕縱是沒心機,跋扈是直爽,瞧瞧他的女兒,深處皇宮中卻養成這真實不做作的好性子,多惹人疼愛呀!
這是皇帝的真實想法,也便讓那些告狀的人非但得不到公正反而挨罰,久而久之,再沒人敢昌平公主的不是,也就令皇帝更加深信自己女兒的美好。
就算是此刻,即使是方才令自己驚豔的才子,皇帝也想著定是秋墨語衝撞了女兒,才會令她氣怒抓人,他怎麼也沒想到,當他到了昌平宮時,看到的會是這樣一副景象。
在內侍高聲通傳“陛下駕到”時,女兒自殿內衝出。
“父皇,我要嫁給他,你給我賜婚,我要他做我的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