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視錢財如糞土(1 / 2)

而張生心心念念要拉墊背的秋墨語,卻是因為這次的風波,有了各地大儒的一致讚賞而名揚四海,成為實至名歸的狀元。十二歲鄉試為解元的事跡也被翻出,是因為爹娘相繼病逝,令他空白了六年,不能三元及第,但才之名,還是傳遍了五湖四海。

按照慣例,一甲三人分為狀元、榜眼、探花,入翰林院供職。而這一次的狀元為秋墨語,榜眼蘭廉竹,探花趙雄誌,蘭、趙二人入翰林,秋墨語則被皇帝欽點入中書省,為中書舍人。

這一旨意,滿朝嘩然。

寧朝建國已有兩百餘年,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又如此之高的起點。

尋常而言,舉子們麵聖分派官職之後,會有一個月的假期,可以回鄉或是處理別的家事,準備上任。畢竟交通不便,從離家至參加春闈、再到春闈放榜及殿試結束,一般學子們要離家半年以上。皇帝也是體諒他們離家時日長久,才會給出一個月的假期。

不過呢,這一個月的假期對別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衣錦還鄉。對秋墨語而言,則已經不必了。家鄉與他而言,已經沒有任何留戀之處。

考慮到在京城為官,將要長久居住,總不好再居住在滄海閣,商琴便找王合幫忙,在京城置辦一棟宅子。

京城的宅子與別處的隻有價格要可觀得多,不過好在之前穀若虛給的一萬兩銀子還剩下大半,足夠在靠近皇城的地方選購一處帶院子的二進院。也是好嶽,有一戶人家做生意虧了,正好要離開京城回鄉,急著將房屋出售,連屋內的一應家具也都是齊全的,且因為屋子一直有人居住,維持得很好,買下之後便可以直接搬進去住。

就連買下饒事都省了。

這家人將下人全部發賣出去,隻留下這一家五口,一個老嬤嬤,兒子媳婦和女兒,還有一個才五歲的娃兒,因為有老有,又要一家一起,一直沒有找到買家,正好商琴買下這宅子,便將他們都留下了。

這一家姓田,老嬤嬤和女兒、媳婦做做家事,負責廚房,平時田家兒子也幫著做家事,秋墨語要出門,他便是隨從。至於娃兒,他隻需要盡到身為娃兒得職責,負責玩耍就好了。

基本上,商琴對這這一家子隻有一個要求,把這宅子維護好,至於誰幹嘛啥時候幹,由著他們自行安排。

這家人在最初幾無所適從之後,漸漸也摸清了新主子自由隨意的脾性,加上之前在這宅子裏已經工作了十幾二十幾年,一切都很熟悉,便也就隨主子的意思自己安排,也將宅子上下打理的整齊幹淨。

這些事,全都是商琴一個人在處理,秋墨語隻是在她提到的時候,從書篋裏取出一個看起來不怎麼樣的箱子交給商琴,然後在商琴定的日子,從滄海閣搬到了自家宅子。

終於在新家安定下來,商琴有了時間,想起那個箱子,打開一看,頓時愣住了。

那裏麵,全是銀票。

她翻了翻,最的一百兩、最大的一千兩,塞滿了箱子,足足有上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