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胡飛花,一個江湖來子。”紫晶玉骨扇輕搖,一派風流瀟灑,自在地落座,“各位盡管談你們的,不必在意我。”
太子眸光微閃,笑道:“今次秋兄在會試、殿試的文章我都看了,著實驚訝,也很佩服,隻是其中有許多不解之處,我日夜苦思不得其解,方才厚著臉皮到此,盼秋兄能指點一二。”
太子得很謙虛,這對上位者而言,十分難得了。
也無論他這些話出自真心還是假意,胡飛花都對他有了初步的好印象。
秋墨語,顯然有相同的感受,一改往日的沉默,“太子過獎了,有何疑問,請直言。”
“秋兄文中提到,重設采風使,以管民風與吏治。據我所知,前朝曾設采風使,但這采風使卻與地方官員相勾結,成了貪汙受賄的肥缺,對此,秋兄可有解決之法?此外,增設采風使,造成官員職位擁遝,國庫負擔加重,又如何解決?”
“如今國中文風鼎盛,三年一科考,眾多進士、舉人散布鄉間,不任官職,卻享受朝廷優待,免田稅,免勞役,每月朝廷發俸祿,這些人,可為明處的采風使。讀書人素來心高氣傲,也心存家國,為國效力,他們很樂意。”
“秋兄明處,是以還有暗處?”太子追問。
秋墨語點頭,“朝中素來以禦史台監管各地官員,但禦史往往方才出京,地方上已經知曉,做出各種準備。禦史到時,所看的景、所見的人、所聽的話,全都是地方官員願意讓他看見聽見的,因此,必須設有暗使,方才能看見真相。”
“明使以各地讀書人為主,暗使可以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中官員秘密行之。此一來,令地方官員有所忌憚,行事不敢過分。二來,並不會增加多餘官員,造成國庫負擔。三來,也可使朝廷知曉民間實情。”
太子聽得連連點頭,又問:“建國二百餘年,朝中眾多官員以門生、師徒、世交等關係盤根錯節,如此,如何做到暗訪的采風使不會透露行蹤,甚至瞞報漏報錯報呢?”
“世間事,豈有思考便能設想周全的,每一件事,涉及不同的人,便會有不同的情況。殿下所言也是如此,真到了需要派遣暗使的時候,自然會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派不同的人。人與人之間有利益,也會有衝突,善用利益與衝突,便能達成想要的結果。”
“言之有理。”太子讚許,又要再問,旁邊,昌平公主不耐煩了。
“太子哥哥,你們要談政事,隨時都可以談,現下,該談我的事。”
“你的事?”
“就是我的事。”昌平公主站起,指向秋墨語,“你可考慮清楚了?娶不娶我?”
“不娶。”簡明扼要的回答。
“你敢不娶,我要父皇殺了你!”昌平公主怒吼。
“昌平!”太子怒喝,“如此任性,不合你意便要打要殺,也是父皇同意的嗎?我倒要去問問貴妃娘娘,你一個公主,教養在哪裏?”
罵了昌平公主,又向秋墨語道歉。
早就見識過一次這位任性公主,而且這翻來覆去沒變化的威脅,秋墨語已經沒了感覺。倒是對太子的致歉,心中有些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