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公府為開國四國公之首,手握兵權,卻難得地曆代均忠君愛國,也是開國至今唯一傳承到上百年依然處於權力中心的世家。因此,即使這一代的徐明明是個紈絝,也一點不妨礙劉貴妃對他的看重。對劉貴妃來,徐明明的身份長相足以匹配昌平公主,護國公也會成為十二皇子的助力,而且,有皇家的依靠,徐明明再紈絝,也不敢對不起昌平。
皇帝欣然同意,旁人不知,他可知道徐明明並不是表麵上的紈絝子弟,他早就成了太子的幕僚,暗中為太子辦事,人品才學不輸秋墨語,女兒嫁這樣的男子,不虧。最主要的是,徐明明與太子情同兄弟,未來太子登基為帝,看在徐明明份上,也看在昌平與十二皇子一母同胞的份上,願意放過劉貴妃與皇後的齟齬,給十二皇子一條生路。
此時,已入仲冬,皇帝下旨,臘月二十是黃道吉日,昌平公主與徐明明完婚。
昌平公主怎願意嫁徐明明?那是個混跡秦樓楚館,對女人來者不拒,甚至男女不忌的渾人。可這次皇帝打定了主意,連劉貴妃都在勸她不聽之後,強硬地將她關在公主殿,隻等大婚到來。
這場婚事之中,牽扯到的其他人,同樣沒一個開心。
都妻賢夫禍少,護國公府不願迎進一個尊貴而刁蠻的媳婦,而且,徐明明離京之後便沒了音訊,臘月二十的大喜之日,他們還要擔心沒有新郎迎親。
這場婚事也打亂了太子的布局。他不擔心徐明明會因為姻親的緣故改投劉貴妃一黨,隻擔心以後行事不再便利。
京城之中,還有許多看似與這場婚事無關,卻傷心痛苦的人們,無一例外,在那場公主與原配爭夫的戲碼中,他們買了公主獲勝,誰能料到事情會如此翻轉,公主不得不退出。
這樁婚事,笑得最大聲的就數商琴了。一賠五十呀,她就等著臘月二十大婚之後,拿著票據到金銀坊兌銀子。五十萬兩,想想都開心。
江南官場的貪瀆案,在太子回京之後,一直秘密進行,參與的都是太子與皇帝信得過的心腹忠臣,而在時序進入臘月之時,這件弊案終於放到了明麵上。
其實,這件案子的核心人物早就已經有了預感,不過是太子等人防的太緊,事先一點風聲都不漏,再則他們從杭城回京已經月餘,也隻是逮捕了與海龍幫勾結的幾個官員,令這些人心裏又有了僥幸,認為自己並沒有浮出水麵。
牽涉進這件案子的,不乏朝中耕耘多年的老臣,以吏部與禦史台居多。這些人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確也不敢多過分,就是收收江南送來的奉承銀子,在三年一次的政績考核中,對他們多有包庇。
這才真叫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根據太子等人查到的秘密賬冊,這些人非但沒了官位,還得將收受的銀錢全部吐出。皇帝看在許多人確實為過盡忠職守多年,不曾抄家滅族,但京城,他們也呆不下去。在即將過年的歡騰氣氛中,他們攜家帶眷,垂頭喪氣地出京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