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來,令人眼花撩亂。
不過,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在那足足有兩層樓高的大型龍鳳呈祥吉燈,這也是商琴最期待的彩燈。
據,到燈會結束,也就是子時到來,將點燃這燈,屆時,這一龍一鳳將隨煙火淩空飛起,化為空中最耀眼、最奪目的璀璨煙火。
京城元宵,隻有見了這最後壓軸煙火,才算是元宵賞療。
有燈,也就有燈謎,這也是賞燈的一大樂趣。
商琴對猜謎不在行,可她身邊有一個高手,一路行來,商琴念完,他便能出答案,幸得他們隻是猜著好玩,並不要求獎品。
不過太過容易的結果便是很快就膩了,而這時商琴才發現,不知何時起,徐嬌嬌與馮葦航不見了人影。
商琴對馮葦航的本事還是有信心的,當下也不擔心,同秋墨語一邊賞燈,順便找找他們兩人。
“燈上麵繪花鳥魚蟲我能理解,嫦娥奔月哪吒鬧海也可以,可這是什麼?一個人拉弓射鳥?就算要畫拉弓,也該是後羿射日吧,就算這鳥代表金烏,也不該是這樣五彩的羽毛,而該是黃色類似火焰的那樣吧。”商琴在一處花燈停下,對它上麵那一個人拉弓射鳥的圖很不解。
“姑娘有所不知,此乃繪製的元宵燈會之起源。”一個老者在一旁笑道,“相傳西周時候,有一隻神鳥飛離庭,被一獵戶拉弓射脎。”
老者撥動那走馬燈,到了下一幅圖,“帝震怒,要兵將於正月十五日,引火燒盡世間百姓,為神鳥報仇。”
再撥一幅圖,“帝有個女兒,心地十分善良,她不忍生靈塗炭,便私自下凡警示世人。人皆大驚,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再一副圖,“這時,薑太公想了一個法子,令百姓在十五日於門前屋內懸掛紅燈籠,做火燒之狀。果然,到了十五日,人人均高掛紅燈籠,滿城皆為紅色火光。”
再一幅,“那負責放火的兵在上看了,果然誤以為人間已經燃起,便將之稟報鱗,人間至此躲過一劫。”
撥到最後一幅圖,那是人們賞燈的熱鬧歡騰畫麵,“為了牢記這事,此後每年十五元宵日,人們依舊懸掛紅色燈籠,逐漸地成了如今的花燈會。”
商琴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故事,搭配如今這元宵盛會,更覺故事引人入勝。
“這個燈,姑娘買下我給你算便宜價,50個銅板。”著,老者取下燈遞給商琴。
一個精致的走馬燈,一個好聽的故事,50個銅板不虧,商琴欣然接下燈,秋墨語也取出50個銅板遞過去。
關注點轉變,他們發現以故事人物做花燈的不少,商琴再次感覺秋墨語學識之淵博。無論是神話傳,還是曆史典故,他幾乎都知道,搭配著那些精美的花燈,一個個故事令商琴聽得入神。
“夫君,你以前給我選的畫本故事,都是你看過的?”商琴好奇問道。
不過也隻是隨口一問,畢竟那些故事裏,可還有不少是愛情故事,那些令人不敢置信的書生與公主、將軍與婢女之類。
誰知,秋墨語居然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