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臨近京城,我們去瞧瞧那片紫萘花林,如何?”
“好啊好啊,我要去!”小娃當先歡喜叫起來。
商琴則想得更多,“莊子是那人給你的,咱們去了會不會走漏風聲?”
“隻要避開莊上的人,應該無妨。”頓了下,秋墨語又笑道,“就算當真被知道我未死,這天下之大,你我又不在一個地方長久停留,也不怕他知曉。”
“說的也是。”商琴笑著,退回馬車裏,將趕車的重任全權交給秋墨語負責。
這馬車,外觀看起來不怎麼樣,內裏卻大有乾坤。
整個馬車底都是軟滑的絲被,踩上去鬆鬆軟軟,還能躺下休息。在底部車壁上,又做了櫃子可以放置衣物用品,車壁兩旁則是一邊鋪了絲被的軟軟坐凳,另一邊則可以做桌台使用。
這便是一個月前,他們決定要離開穀裏時,秋墨語找了胡飛花,兩人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布置出來的。
而此時,距離他們到穀裏時,已經過去五年。
這五年,秋墨語和商琴一直都居住在穀裏,他們在大宅不遠處起了一間石屋,每日裏遊遊山,養養娃,吟詩畫畫看書。雖然也過得輕鬆自在,但總呆在一個地方,就連越長越大的小娃,也因為聽了小姐姐,也就是胡飛花女兒對外麵的好吃好玩好看,而對到穀外有了向往,吵吵著也想出去玩。
原本,商琴還擔心出穀會再引來紛爭,不願出去。秋墨語卻道他讀萬卷書,更想行萬裏路,看看書本中那些壯麗山水美景,不想一輩子都困在穀裏。當下,商琴沒有二話,便答應一家出穀遊玩。
實際上,秋墨語卻是因為不忍商琴困在穀裏,每日隻能帶著小娃去山上逗弄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取樂,但他深知隻有宣稱自己想出去,她才會沒有絲毫猶豫。
到莊子,看過了美麗的紫萘樺林,日出自然也是必看的。
時隔六年再次看見那副壯麗的景象,秋墨語與商琴心中依舊震撼不已。就是小娃,也發出驚歎。
離開京城,一路遊山玩水,這一日,兩人到了宛溫。
正如胡飛花幾次返鄉所言的,宛溫如今已經成為荊州最富庶的縣,而它走上富庶之路的起點,是秋墨語開創。
即便秋墨語已經“死去”五年,宛溫的百姓還給他建了一座神廟,每年藥王穀的大夫們例行到宛溫指導藥材種植時,百姓都要打聽秋墨語家人的訊息,尤其是山陽村的百姓,他們將曆年來秋墨語那五十畝地的產出都留著,就盼有一天能將這些交還給秋墨語的家人。
也因此,到了宛溫,秋墨語反而不便於露麵,加之他們到宛溫的目的隻是去看望老婆婆,當下,秋墨語便在城外樹林裏停下馬車,商琴自己帶著女兒進城。
走在幾年間擴建數倍而變化巨大的宛溫縣城,商琴不得不拉過一個人,問清楚縣衙的位置。
縣衙倒是保持著原狀,衙門口,還有一尊百姓塑造的秋墨語的雕像。
轉向縣衙後方,在一片繁華的街道上,商琴看見了熟悉的豆腐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