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為什麼要那麼做?
陳凡心中疑惑,而且越看這黑暗環境他就感覺越是熟悉,這地方……看著似乎有點像是部隊中的禁閉室啊。
溶洞?遺跡?不,這好像,更像是一座監獄。
這個念頭一起,陳凡自己都被自己給嚇了一跳。
開什麼玩笑?監獄?關誰用的?
隨著首批進入溶洞的人員全部進來,門口由附和材料特製成的半透明封閉門已經被人重新拉上拉鎖關閉了。
這就保證了外界空氣不會大量進入溶洞之中。
而根據之前反複探測的結果,也不需要擔心溶洞內的氧氣不足,這裏還是有著能支撐人類活動的足夠氧氣的。
燈光亮起,陳凡也按亮了自己頭頂安全帽上麵的頭燈。
和劉瓊崇熠一起就那麼跟在一眾工作人員身後。
不得不說這些進來的記者們膽子確實夠大,一進來後甚至比考古工作者還要活躍,要不是反複的對他們進行勸阻甚至是警告,那麼這群記者估計早就撒開腿兒自己滿洞跑著拍攝了。
不過很快溶洞內的景物就讓記者們有點失望了。
這裏並沒有他們所期待的神奇景象,也沒看出半點超自然的痕跡。
實際上,溶洞內就連人類活動的痕跡都很少見。
就隻是偶爾能夠瞧見幾塊篆刻有文字的石頭,這些石頭大小不一,不過都毫無例外的外表十分圓潤,看著不像是地麵上的石頭,倒像是從某處大河中搞出來的鵝卵石一樣。
不過記者們不明白這些石頭上文字的意義,考古工作者們可是快要激動得載歌載舞了。
石鼓!
這些都是石鼓!
而且石鼓上麵的文字因為環境特殊的原因,保存的相對比較完好。
幾乎沒有因為風化而文字被磨滅的情況。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文字大部分沒人認得!是的,就是沒有一名學者認得!
這些文字從結構上來看,確實是華夏文字無疑,但又十分古怪,除了少數幾枚文字和古漢字一致外,大部分都是無人能夠解讀出來的。
陳凡也湊過去,找機會在一隻石鼓上伸手摸了一把。
得到的結論也和他的猜測一樣,鑒定結果依舊是那種神秘的‘少典真文’。
這種結果讓陳凡感覺頗為意外,原本他以為,所謂的少典真文應該是某種祭祀用的專門文字。
這種現象並不算罕見,在全世界許多文明之中也都曾經出現過,甚至在華夏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專門用來祭祀的文字,會被特意描繪得十分複雜神秘。
這樣一來一是可以增加神秘感,讓祭祀人們更加信服,二就是為了增加書寫難度,為主持祭祀的巫祝階層鞏固地位。
不過這樣的祭祀文字數量總不會太大,而這裏,光是石鼓數量粗略估計就有不下三百枚,而且其上的文字重複度居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