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我那哥們可是說了,這村子裏麵有一戶人家是早年間的秀才來著!”
秀才?那又如何啊?
陳凡還是一頭霧水,劉瓊見他不明白於是便給他講了起來。
原來這裏有一戶薑姓的人家,早年間是前清的秀才出身,名叫做薑程的,薑老爺子年紀輕輕中了秀才,但後來科舉之路卻是一直不大順暢,再沒能考出個名堂來。
於是便棄了科舉,自己一人跑去了司隸省省會石城那邊準備找份文字工作糊口。
結果就遇到了當時在石城做推官的九川先生張幼麟。
張幼麟見薑程老爺子學問還不錯,人也正派,於是便請回家中做了西席,教導自家兩個不成氣的兒子。
後來更是隨著九川先生一路升官,做了個幕僚。
隻是後來張幼麟卷入了公車上書的案子裏,被免了官職,發放回家,這才和薑程分別。
臨分別之際,九川先生深感對不住這位追隨自己多年的幕僚,於是便將自己的一本詩集送於了對方,說是留個紀念。
陳凡聽得微微蹙眉,他是聽出點門道來了,原來劉胖子這一回盯上的是古本。
還是清代的古本。
清代古本在文玩界裏價值還是很高的,雖然時間不是太久遠,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保存的倒是相對完好,而且一般都是善本。
這什麼古書隻要沾上善本二字那就了不得,價值得飛起一大塊來。
並且無論是收藏價值還是研究價值都異常的大,尤其是像這個九川先生詩集之類的,更加是相當具有價值。
別小看這位最高隻做過司隸省推官的九川先生。
其實要是真的想研究曆史和某個時期的人物風情的話,那麼最好還是要這種不大出名人的文字,越是名氣大的人,文字被刪改的次數就越是多,最後到了收藏家的手中,隻怕早就麵目全非了。
倒是九川先生這樣的,又不能算是民間筆記,又不能算是多麼大的達官顯貴,留下的文字研究價值更大一些。
“那詩集不是都被別人淘走了麼?咱們還來做什麼?”
劉瓊笑嗬嗬道:“我那哥們我了解,那是個摳門到家的混賬貨,他給錢的時候哪能有咱們大方?那孫子受九川先生詩集是當廢品給收回來的,你想啊,賣廢品,那麼人家就算是還有點好東西能願意給他拿出來嗎?”
陳凡點點頭,也多少來了點興趣,看著劉瓊:“那,咱們走著?”
“走著!”
兩人一路很快就找到了這回的目標,薑家。
雖然說是薑家,但實際上這家裏麵如今可沒有姓名薑的了,就是個老太婆,姓張的。
說起來這位張大媽也是夠苦的,丈夫早年間早早生病就沒了,她也一直沒有改嫁,就那麼拉扯著個獨生兒子長起來。
可如今兒子又出了事,原本是在省城石城中打工的,但是聽說一時鬼迷了心竅,竟然幹起了盜竊行當,這不,被抓進局子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