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八章大夏都城(1 / 2)

不要認為華夏一直都是如今這樣的氣候和環境的。

其實在數千年前,華夏中心區域也是有著大片大片原始森林的,氣候也溫和濕潤,和現在的安南那邊比較接近類似。

其實不用說三千年前,就是隻把時間拉回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時代,華夏都還有不少犀牛存在呢。

論語之中就經常提及到,甚至當時的春秋各國還多有使用犀牛皮製造甲胄的習慣,其實華夏犀牛的滅絕時間是二十世紀初期。

當然了,那時候的犀牛已經十分稀少了,犀牛大活躍的時代距離今天已經十分遙遠,這一方麵和人類的捕殺有關,另外一方麵也確實是和地球的氣溫環境變化有關。

可見其氣候和現代華夏有多麼的不同。

以陳凡的曆史知識看,華夏的氣候大變化有詳細記載的,最早應該就是在夏朝滅亡的時代,不過隻是知道那時候氣候異常,再具體的倒是記載頗少了。

再就是在兩晉時代。

正是因為當時的氣候大變化,所以導致了不少少數民族的內附,最後終於爆發了五胡亂華大事件,讓華夏混亂了數百年,華夏族群險些覆滅。

甚至不光是華夏,幾乎就在同時的歐洲,也發生了羅馬帝國大崩潰,當時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民族大遷徙,占據了大片的土地。

這其實都和氣候變遷有著很大的關係。

所以,在桑錐生活的年代,也就是夏朝時候,華夏的氣候環境其實是和如今的東南亞一代有點類似的。

糧食產出也比較豐富,這都是一個偉大文明孕育成熟的必要條件,肥沃的土地,距離近可以隨時獲取水源的大河,當然,還有穩定的農業耕種生產方式。

那麼陳凡現在既然出現在了這裏,是不是就說明這裏……其實就是夏朝的都城所在?

而夏朝的首都其實並不是固定的一個,而是經常遷都變化的,主要有:陽城、陽翟、斟鄩等……

那麼,這裏,是哪一個夏都?或者說是夏朝哪個時代的都城?恩,現在一切還都是謎。

陳凡一邊琢磨著,一邊朝著田地方向靠近。

同時,正在耕種的人們也已經發現了他的存在,紛紛朝他看來,同時陳凡也看清楚了這些正在勞作的人們樣貌穿著。

這些人普遍穿著十分粗糙的麻布衣服,衣服款式也十分簡單,幾乎就是拿布片子裁剪幾下,隨後裹在身上而已。

倒是已經有了華夏人右衽交領的樣式,隻是袖子不算寬大。

手中都拿著一種模樣十分古怪的農具,就像是個木頭鏟子的樣子,陳凡知道,這玩意兒的學名叫做耒耜,是上古時代經常被使用的一種農具。

不少後世的圖畫上出現的大禹形象中,其實手中拿的都是這東西。

不過讓陳凡有些意外的是,如今的華夏人身材居然都挺高大的,甚至不比二十一世紀的後世人差了。

這倒是讓陳凡感覺十分意外,要知道,在清末時候的華夏人身高可是很矮小的,男子一米六多的那就算是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