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抵達(2 / 2)

打那之後,劉澤清打過幾次規模的戰事,最後的這幾年一直在運河兩側護漕,待崇禎想起山東鎮兵,令這一支兵馬勤王之時,劉澤清就忙不迭的率部燒殺搶掠,一路往南跑。

到了淮安就直接被淮撫路振飛率撫標營給堵住了,雙方摩擦幾次,劉部兵馬不曾占得便宜,後來還是路振飛調離淮安之後,劉澤清才順利進駐。

五十騎令一支萬餘大軍崩潰是誇張了一些,但眼前這支軍隊原本就是一支沒有戰鬥經驗,沒有日常訓練,也沒有上進心,榮譽感的一支標準的雜魚。

如果是半年之後,劉澤清成了事實的藩鎮,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實力,在招募時征調壯丁,打造兵器鎧甲裝備嫡係,也會督促將領認真訓練兵馬。

其餘三鎮也大抵差不多,各鎮都是肥的流血,不僅是把原本的部屬擴大了幾倍規模,在質量上也確實是有有所追求。

四鎮和左良玉出了李成棟,金聲恒,馬寶等諸多征伐南明的悍將,也是明了一年之間這四鎮確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實力明顯增強了。

但在此時,劉澤清擁立成功不久,南明朝廷還在搜刮地皮給這四鎮發放糧餉,在此之前劉澤清在淮安各州縣刮地皮,大肆擴軍,製造鎧甲兵器,訓練士卒還沒有提上日程。

眼前這些兵,一個個垂頭喪氣,眼圈烏合,一個個驚弓之鳥受驚過度的模樣。這也是劉可成等人慶幸的原因,敵騎不要也有千騎,隻要有五百騎合格的騎兵,這支軍隊怕是真要跨,最少會出現大規模的逃兵。

一旦有大量的潰兵逃走,這一仗也就不必再打下去了。

“為今之計就不必考慮後勤糧道之事了。”姚文謙沉聲道:“隻有破釜沉舟,奮力一搏,我倒是不信,這閔元啟也養著幾千兵和大量的夫子,他能不備糧草?隻要咱們把這裏打下來,地方上刮出來的糧食也夠吃,騎兵再散開護持糧道便是。”

劉之幹這才放心,嘀咕著道:“這狗日的偏僻地方,怪不得連縣治都沒有,隻有千戶所一氣排開來至海邊,太荒僻了。”

“其實也不算太荒僻,沿途三個千戶所直抵海邊,可以將海州到雲梯關和鹽城這一片都屏護住,這是國初時設置,那時候海邊比現在要荒僻的多。”姚文謙人如其名,和主帥劉澤清一樣也是讀過書的大將,當下對劉之幹解釋道:“這二百多年來生齒日繁,不過大明的朝廷向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早該設縣設州了,結果鹽城到雲梯關再到海州這一片還是隻有千戶所,這是懶政所致,並非地方荒僻。”

“官道都無人修,談什麼施政。”

劉之幹對文官相當不滿,能有吐槽的機會是不會放過。

不過他也是忘了,劉澤清主政淮安大肆搜刮地方,卻也是不會給灌雲縣到灌南縣再到雲梯關這一帶重修官道,原本的官道破損不堪,大軍行進著實不易,若不是有利可圖,這支大軍是不會過來,如果往下去鹽池不會大賺特賺,劉澤清也是不會修官道。

這一片地方得到康熙年間,淮河持續淤積,海岸線繼續後退,大量的原灘塗地變成陸地,海邊變成灘塗,鹽城到海州這一片海域擴充成內地,淮河原本的入海口徹底堵塞,改為從洪澤湖到高郵湖進入長江入海,後世一直到共和國期間,這一片河道才重新用人力開挖,疏浚河道,整治水利,變弊為利,江北又重新成為魚米之鄉,農林水利持續良性發展,這一片河道成了灌溉總渠,和南邊的灌河,裏下河,還有上遊的運河,廢黃河,沂河,沭河,這些河道帶來的豐富水利資源,原本這一片地方又全部是平原地區,土地資源足夠豐富,糧食產量雖不及東北等地,也是成為重要的農林資源重地。

但其後又是工業化時期,種地的收益實在有限,江北地方又成了窮困的代名詞,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到康熙年間,這一片地方陸續加設了多個縣城,但和鹽城,海州,徐州,都屬淮安直屬或代管,一直到民國之後,鹽城和徐州等地先後成立地區,後改為市,後世的行政區域才逐漸穩定成型。

最少在劉之幹的眼裏,此時此地荒僻落後,遠不能和淮安府城相比。

這倒也是事實,姚文謙歎息一聲,道:“將士軍心不振,好在已經抵達,趕緊集厚陣,攻其所城,掠其地方,直抵那閔元啟所在百戶,將這一戰趕緊打完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