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踐踏(2 / 2)

偶爾會有滿洲兵經過,路過的行人臉上都有畏懼之色,所有人都下意識低下頭,縮著肩膀,站在道路兩側躲避。

梁世發還是頭一次見辮子兵,心中不乏好奇,但他也是和京城中人一樣,低頭縮肩,隻是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這些夷人兵丁。

這些辮子兵是多半戴著結著紅纓的大帽,穿著青色或灰色的箭袍,腰間佩著腰刀,馬匹左右兩側是長大的步弓和裝滿箭矢的撒袋,身上還掛著小刀和水壺等雜物。

他們呼嘯而過,嘴裏說的是眾人聽不懂的夷話,看到路邊的漢人時,臉上掛著輕蔑而不屑的鄙夷之色,甚至稍微有人礙事擋路,這些八旗兵就是一馬鞭抽打過去,看到人被打翻或是慘叫時,這些八旗兵就是哈哈大笑起來。

梁世發眼底深處隱現怒色,但他很快也是收斂了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兵馬欺人之事又不是第一回見,不要說這些女真人,便是漢人亂兵對待起自家人來其實也是一碼子事,並沒有太多不同。

他的內心深處,也是有一種渴盼,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這樣的亂世。

在二十幾年前也就是梁世發還是孩子的時候,萬曆年頭隻是隱隱聽說遼東有女真人在鬧事,但距離大河衛幾千裏之遠,根本沒有人放在心上。

那時候天下大體太平,雖然也有少量的土匪,山東也有響馬,但都鬧不成大氣候,運軍雖是辛苦,但萬曆年間的日子總體來說是過的還過的去,民戶們隔幾天就能吃一回葷腥,或魚或肉,好歹能解解饞蟲。

軍戶們要苦一些,但隔十天半個月割半斤肉還是辦的到,大人孩子們多半還都能吃飽肚子,兩稀一幹,不至於餓肚皮。

一切是在加征遼餉後發生變化,朝廷加的有限,但底下的士紳將自己的那份轉嫁給百姓們,官府又額外加征,層層加碼。

朝廷加征的遼餉,在民間最少是翻了幾倍上去。

那時候人們日子已經難過了,到天啟年過後換了崇禎年,人都說皇上雄才大略,上來就誅了魏閹,大明要中興有望了。

可很快京師被圍,天下騷然,然後便是流寇大起,到處禍害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隻要被流寇經過的地方,女人受辱,老人孩子被害,精壯男子被殺或是被裹挾為寇,一個地方多少年都恢複不了元氣。

然後就是東虜多次入關,也是和流寇一樣,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接著就是加征遼餉,加征練餉,人們的生活越過越難,幾乎沒有辦法填飽肚皮。

到如今,大明二百多年的京師淪為蠻夷之手,那些曾經臣服在大明治下的蠻夷卻是在這座凝具了大明二百多年的精華和驕傲的城市中耀武揚威的經過,漢人們卻是蜷縮在街角路邊,畢恭畢敬的向著這些夷兵讓避行禮。

梁世發的內心仍是在憤怒著,在北上之前,閔元啟曾經和他說起過東虜之事,他對這些殘害大明的蠻夷當然也是充滿警惕和憤恨。

但語言的力量是比不過眼前親眼看到的一切,哪怕是在大河衛無惡不作的客兵都沒有這種八旗兵給梁世發帶來的衝擊和傷害來的大。

客兵隻是打糧征糧,搶掠民財,滿足私欲。

但梁世發在這些夷兵眼裏,看到的是赤裸裸的看羔羊般的高高在上,和長期冷血殺人帶來的淩厲殺氣。

那種高高在上和鄙夷之態,完全就是將所有漢人視為豬狗牛羊,根本未將他們看成是同等的人類存在。

這種鄙夷和壓製,令得梁世發的呼吸都感覺困難了。

從有記憶開始至今,梁世發沒有感覺象今天這樣屈辱過。

被貴人喝斥辱罵,被上官訓斥毆打。

被人白眼相加,斥之為窮運軍時,他也曾有類似的憤怒和屈辱,但都是沒有今天這樣強烈。

在梁世發按捺住情緒繼續向前時,他終於想通了。

剛剛那些八旗兵的姿態之所以令自己這般憤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鄙夷和輕視並不是針對自己或是某一個人,而是征服者對被征服者,強勢民族對弱勢民族,成功者對失敗者,主子對奴才……

曾經驕傲的華夏文明,中華上國,漢朝,唐朝,大明,一路傳承的文明和驕傲,在此時此刻,被踐踏在糞堆和泥土之中,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