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從眾心理,在當時那種兵敗如山倒,喪城失地的大環境背景下,這些從淞滬戰場就開始一敗再敗的潰兵們更是如此。
有了前麵的潰兵帶頭,後麵的潰兵紛紛跟著效仿,大聲嚷嚷著表態,要加入喬衛國的隊伍。
所以,短短不到半個小時,喬衛國就聚攏了超過四百多人。
加上獨立營原有的一百多老兵,手底下的兵力再次很快恢複到了五百多人的規模。
當然在喬衛國聚攏收編潰兵的這個過程中,也不乏那種已經被戰爭嚇破膽,得了恐日症的潰兵,趁亂繞過了明光鎮,四散而逃。
對於這種情況,喬衛國並未去阻止,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管。
畢竟那些人的魂兒已經沒了,聚攏起來也無濟於事。
把部隊擴充恢複到五百人的規模之後,喬衛國立即從係統倉庫裏取出了之前殺敵所爆出來的武器,把這些缺少彈藥,武器不足的潰兵們全都給重新武裝了起來。
然後把部隊整編成了四個連和一個警衛排,分別由張天福,張興漢,吳銘,劉波輝四人擔任連長。
劉寶倉,王保收,喬三等人擔任副連長,劉鐵柱仍任警衛排排長,新收編的劉四福則任警衛排副排長,部隊仍然暫時壓縮編製為一個獨立營。
喬衛國從倉庫裏拿出來的武器裝備,基本上全是美式和德式武器,比如湯姆遜衝鋒槍,MG42通用機槍,應有盡有,彈藥也很充足。
所以,重新整編後的獨立營,直接鳥槍換炮,實力大增。
最重要的是,除了擁有包括喬衛國等一百多名血戰餘生的鐵血精銳老兵在。
這些被收編進來的潰兵,實際上也是曆經大戰洗禮的老兵,隻是因為他們之前打了不少敗仗,喪失了鬥誌。
但是豐富的戰鬥經驗都還在,隻要給他們足夠多足夠好的武器彈藥,並重新喚醒他們的鬥誌,激發他們的血性,他們就是一群能征善戰的鐵血之師。
……
日軍在攻下南京後沒多久,便派出了以第13師團和第6師團,第11師團等部隊,組成了北上兵團。
分別沿津浦鐵路沿線,以及大運河兩岸同時向北進軍,企圖會同華北日軍南北夾擊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連同南北戰場。
其中進攻滁州的就是第13師團,第6師團一部分在揚州,泰州等方向追擊喬衛國他們,暫時還沒來得及收攏。
一部分則在攻略合肥等地,第11師團則主要為這兩個師團擔任後衛和機動支援部隊的存在。
第11師團主力在進攻滁州的時候,遭到了國軍很頑強的抵抗,付出了不少傷亡代價。
所以,在攻下滁州之後,主力不得不留下來休整,隻派騎兵和少量步兵進行追擊。
因此,在喬衛國這邊以最快的速度收攏整編完潰兵後沒多久,就有一支四百多人的鬼子騎兵,外加六百多步兵的追擊部隊,追到了明光鎮。
有兩個恐怖機器人在外圍擔任警戒,喬衛國提前得知了消息,當即命令獨立營全體官兵,依托著明光鎮迅速構築了防線,做好了迎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