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被打死的父親(1 / 2)

我點了點頭:“這就對了,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死者之間也會有著很大的差別。”

“他們或許看起來都是被嚇死的,可他們真的能被當做一回事?死亡時間不同,身體素質不同,等等……我們要分析的太多了。”

“最為關鍵的一點,我覺得,他們雖然同樣是驚嚇過度而亡。可嚇死他們的東西,真的是同一種?”

若蘭應該是得到了啟發,語氣急促:“沒錯,師兄你說的沒錯!這一點,確實是我們的疏忽!”

“網上的輿論,以及死者那極其相似的死狀和死因,都對警方產生了誤導!或許,這是一個新的突破口!”

老實說,我也是今天剛剛才想到這一點。

正如若蘭所說,之前我們都被誤導了,下意識的覺得那些死者都一樣。

他們有著太多的共同點,都是家暴者,都曾經直播家暴,如今都是被活活嚇死!

網上有些人甚至覺得,能夠嚇死人的,一定是超自然現象。

比如說,複仇使者,冤魂索命!

可作為警察,或者說是作為偵破案件者,最不應該的就是被這種輿論引導。

當我們的思維受到錯誤影響時,也正是中了凶手的圈套。

死者不應該一概而論,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從無數的相同點中,找出不同之處,或許才是解開謎團的關鍵。

我們倆在電話中又探討許久,皆是獲益頗多。

很多時候,靈感就在這火石電光的一瞬間迸發。

隻要能夠穩穩將其抓住,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針對接下來的偵破方向,我和若蘭達成共識,各自準備開始著手調查。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每個遇害的家暴者,彼此間並不認識,也毫無聯係。

甚至連他們的性格,也都不盡相同。

有些性格偏激,暴躁易怒,很容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伴侶大打出手。

而有些平時看起來老實木訥,可喝完酒之後,完全變成另一個極端。

最令我們感到好奇的一位,他平時看起來完全像是正常人,表麵上跟妻子也算是模範夫妻。

可每每晚上做了噩夢之後,就像是月圓之夜變身的狼人一般,狂躁異常,疑似精神分裂。

在施暴之後,他會痛哭流涕的懇求妻子原諒。

如果不是看在他平時表現不錯,每次家暴後反而加倍討好,或許妻子早已經不堪忍受。

這些性格各異的受害者,對害怕的東西怎麼可能一樣?

可如果不是有著相同的恐懼,凶手又是如何逐個分析受害者心理,將其活活嚇死的?

要是能解開這其中的疑惑,或許我們就已經距離成功不遠。

人的一生中,經曆頗多。

但對人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童年。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

無奈彼時因為年幼,往往見識不多,天真無暇,“世界”無比狹小。

往往對大人來說無關緊要的一件事,對於孩子,卻無異於在整個世界掀起驚濤駭浪。

而一個人最深的恐懼,多半也來自此時。

有孩子年幼時遭遇家暴,或脾氣暴躁,或膽小懦弱。

有孩子年幼時不被重視,有可能長久帶著深深的自卑,也有可能用極端的方式來博取關注。

俗話說,三歲看老。

這句話並非指三歲之時,就能看出孩子一生的成就。

而是說,在童年時期,受到各種狀況的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已經初見雛形。

除非後天遭遇極大變故,往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和若蘭一致覺得,調查幾位家暴者的童年經曆,很有必要。

著手調查的第一位,當然就是那位深夜做惡夢的家暴者。

如果不是因為突如其來的噩夢,那位死者或許並沒有家暴的傾向。

能夠瞬間改變他性格和情緒的噩夢,或許也正是生命中最深刻的恐懼,甚至是嚇死他的關鍵所在!

明麵上的資料檔案,由警方來負責。

暗地裏隱藏的消息,卻需要我親自出手,對這方麵我早已經是輕車熟路。

經過一上午的暗訪,我果然有了重大發現。

尤其是在和警方傳來的資料對比之後,真正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早在二十多年前,本市的治安經曆過一次嚴打,一些涉黑團夥相繼落網。

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天大的新聞。

市郊的某個廢棄倉庫內,隱藏著全省最大的地下黑拳俱樂部。

每天晚上,俱樂部中都會舉辦無規則黑拳賽。

幕後老板圈養了大批專業打手,未經過規範培訓,但實力強橫,手段無比殘忍。

俱樂部依靠著高額入場費,以及開設賭盤,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