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你還不如去搶!(1 / 2)

崖州駐海口辦事處是伍朝樞批給崖州府的一塊地皮。

3個月前,陳濟棠與陳策之爭如火如荼,瓊崖特別區行政長官伍朝樞束手無策,他是個文官,無力調停倆陳之爭。

正在這個時候,唐紹儀從崖州府發來了電報,建議伍朝樞下令崖州行政公署第一副專員韋步平,率兵駐於海口,以平息倆陳之爭!

電令到達韋步平手中,韋步平奉命行事,但是要求伍朝樞提供一塊平地,以供崖州保衛部隊駐軍和飛機起降。

伍朝樞察看地圖之後,劃撥距離海口西南方12公裏外的一塊平地給崖州保衛部隊(後改瓊崖保衛部隊)駐軍、修建飛機場。

這裏距離老城鎮不遠,距離海邊也近,不方便飛機起降,後來韋步尋找造船廠時,順便把機場遷移到造船廠不遠處的千年鹽田榕樹林裏!

……

苗玥茹、苗千惠、張保、黃橫安頓好之後,苗玥茹心急,於是從崖州駐海口辦事處騎馬來到海口

“海口”這個地名最早出現於宋代官方典籍,得名於瓊崖最大的一條名叫南渡江(古稱黎母水)的河流,南渡江發源於高峰山,在流過300多公裏的崇山峻嶺、平原草地之後,注入瓊州海峽,入海的地方得名海口!

海口是一座繁榮的城市,有一個天然的港口,從大陸運輸來過的商品在這裏卸下,回頭空船再裝上瓊崖的特產。

這裏是瓊崖與大陸商品集散地、交換地!

海口之所以是一個大港,還因為海口是連接大陸最近的地方,商客往來於大陸與瓊崖,皆從海口搭乘至徐聞的渡船,旅客的中轉站!

……

苗玥茹、苗千惠、張保、黃橫等人到達海口時,已經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海口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幾條大街兩邊多是騎樓,所謂的騎樓,是清末“賣豬仔”下南洋為生的華人,從東南亞帶回來的一種建築方式。

這種建築方式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英國殖民者侵入印度等南亞國家。

由於這些國家天氣炎熱,英國殖民者為了創造涼爽舒適的居住環境,他們在建造住宅時,采用希臘“帕特農神廟” 外廊式建築方式,在居室前麵加建走廊的方式,擋避炎熱。

十九世紀初,新加坡總督萊佛士規定:在所有建築物前,必須有一道寬約5呎(約1.7米)、有頂蓋的人行道或走廊,以方便外籍人做生意。

這種新建築方式擋避風雨侵襲,遮擋驕陽照射,造成涼爽舒適環境,從南洋返鄉的華人,在華南地區建起類似的騎樓。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

到現在1932年,海口的騎樓已經很多了!

……

騎樓下小商小攤的呟喝聲此起彼落,騎樓街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吃,荷葉包飯、竹筒飯、缽仔糕、海鮮粥、烤魚、油炸銀魚、薑撞奶、雲吞麵、艇仔粥、腸粉、狀元及弟粥、鹹煎餅、綠豆沙……

俗話說的食在廣州,廣州有的小吃,海口基本也有!

饒是苗玥茹是粵東人氏,因讀書去過上海、南京,看到海口的小吃,也感動肚子特別餓。

苗玥茹看到身邊的苗千惠也是咽口水,還有散開四周保護她們的張保、黃橫,還有10名衛兵,都是一副餓相,知道大家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