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長城大抗戰(32)(1 / 2)

“嘻哧馬哢(退子彈)!”

隨著小鬼子軍官一聲吆喝,小鬼子們紛紛把槍裏的子彈退出來!

叮叮當當一陣響,地麵鋪滿了一層黃澄澄的子彈!

中央軍戰士驚訝萬分:小鬼子為什麼把子彈退出來了?

隻有馮偉光率領的瓊崖特種兵知道小鬼子退子彈的原因!

……

日軍在1923年的《步兵操典》中,在第7章《突擊》部分提到:預備突擊時,士兵“右手緊握槍身,槍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

當指揮官發出“突擊”命令時,要求士兵以一往無前之勢,嘴裏大聲吼叫“衝鋒”,以“勇猛、果敢、壓倒敵人的氣勢,向敵人衝擊肉搏!

如果在肉搏戰時想開槍,那麼手指必須放在扳機上,這就造成拚刺時無法用盡全力,且容易磕碰走火誤傷自己人。

所以“右手緊握槍身,槍口向上,左手握刺刀座”的時候,手是不能放在扳機上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白刃戰中,雙方人員犬牙交錯,三八式步槍槍身長,射程遠,彈丸初速高,命中後往往易於貫通,一打兩個眼!

中槍的第一個人隻要不打斷筋骨和打中心髒、腦袋等重要部位,往往並無大礙!很快康複!

但是貫穿出來的子彈接著擊中第二個人時,由於彈丸速度降低,並形成翻滾、變形等狀態,猶如在體內攪拌一樣,造成的創傷比第一人更為嚴重!

所以拚刺刀時,日軍退子彈並不是愚蠢的表現!

另外,日軍的拚刺技術,是多名、數代日本白刃戰高手總結出來的肉搏術,講究快準狠,往往一擊得手,一般對手一個照麵非死即傷。

另外,退子彈也是日軍自信心爆棚的表現!

1923年的日軍《步兵操典》是這樣規定,到了1937年的《步兵操典》,關於拚刺術的內容也沒有改變!

韋步平在培訓特種部隊的時候,把日軍拚刺術講的非常的詳細,並且規定: 遇到白刃戰,不到萬不得己,不可動手!

……

但是,現在已經到了萬不得己的時候!

“殺!”

第145團的兄弟們已經呐喊著衝了上去!

“攻擊!”

小鬼子端著三八大蓋呼啦啦的衝了上來!

然後就是碰撞聲,刺刀入肉聲,中刀者悶哼聲,咬牙切齒忍痛聲,還有得手之後的獰笑聲……

老虎山一線陣地瞬間變成了修羅場,血肉橫飛、腥風血雨中,地上的鮮血很快彙成一條小溪,隻是流不多遠,就被凍成了血冰!

……

韋步平駕駛戰鬥機迎戰日軍戰鬥機!在進行了一係列眼花繚亂、雜技式的飛行之後,輕易把對手擊落!

不遠處的肖特也是幹脆利落的把一架日軍戰鬥機擊落!

剩下的3架日軍戰鬥機不敢接戰,逃之夭夭!

韋步平和肖特駕駛著戰鬥機,有些無趣的飛來飛去,不時降低高度,向地麵上的日軍掃射!讓日軍飽償突襲的滋味!

……

中方戰機輕易擊敗日軍戰機是有原因的!

在1933年,飛機發動機使用的是雙浮球化油器,當飛機作出翻轉或是負重力俯衝動作時,燃料就會進入飛機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