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作之合(1 / 2)

皇帝賜婚,陳瀚宇這聖旨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接了,以後陳家與皇室是姻親關係,想遠離朝廷紛爭,過回清雅閑適的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接,那就是抗旨!抗旨不尊是掉腦袋的大罪,還會禍及家人!無奈之下,陳瀚宇隻好接旨。

皇室和陳家結親,喜上加喜。朝廷上下官員、文人雅客紛紛向陳府道喜。連老百姓看過皇榜之後也津津樂道,一派喜慶的景象。

不過當陳夫人腹中孩兒誕下之時,一樁喜事瞬間變成了一道笑話。陳瀚宇喜得貴子,皇帝的賜婚自然就不作數了。畢竟大理王朝還沒出現過男妃的先例,而聖旨上也分明寫的是“陳氏女”。

弘光帝丟了臉麵,不再提及此事。不過不提及,不代表事情就能一筆帶過。他覺得對陳家“深感愧歉”,於是又有了借口各種封賜。皇帝擺了烏龍,要補償陳家,其他人自然不好置詞。

雖然他對陳瀚宇恩寵有加,但始終沒能讓他入朝為官。眼看外戚勢力越來越壯大,太後幹政越來越頻繁,已經嚴重威脅到段氏皇權。弘光帝思來想去,隻有采取了釜底抽薪之策,方能改變現狀。

一天早朝,弘光帝忽然將帝位傳給了太子段禾煜,自己當上了太上皇。皇太後一夜之間變成了太皇太後,要幹政就沒那麼名正言順了。兒媳、孫媳雖然也姓王,但兒媳的心卻向著自己的兒子,當今的聖上;孫媳婦就更不必說了,有了自己的親兒子,恨不得新帝馬上冊立他的心肝寶貝做太子,哪還敢鬧出什麼幺蛾子。弘光帝打得一手好牌,讓王氏一族措手莫及,朝堂內外更是一片嘩然。

陳瀚宇一夜醒來,莫名其妙就成了萬人敬仰的帝師。新帝登基,自然要分封輔助有功之臣,安撫天下。陳瀚宇作為帝師,功不可沒,被封了個少府少監,四品官。之後兩年一升,短短幾年已然官至丞相,可見龍恩浩蕩。

王家覺得自己家族的地位受到了威脅,而當今皇後又不那麼的“聽話”,於是又從王氏嫡係未婚女子中,選了一位十分“乖巧懂事”的送進了皇宮,也就是後來的玉淑妃。

段禾煜,也就是如今的弘文帝,當然不會讓王家借助後宮繼續做大。他在納王家女入宮的同時,也在幾大家族中選了幾名才貌俱佳的貴女進宮。可是在他刻意避免危險期臨幸玉淑妃的情況下,後者還是懷上了皇嗣,而且生的是皇子。其他妃子所出要不早產,要不早夭,能活下來的隻有兩位小公主。

弘文帝年值三十有二,風華正茂,並不想太早冊立太子。不過形勢逼人,不得不選擇在二皇子年紀尚幼之時定下下一任儲君。

弘文帝讓陳丞相起草冊封文書,冊立大皇子段寒楚為大理國皇太子。段寒楚是嫡出,又是長子,被立為皇儲順理成章,朝廷上下無有異議。

不過即便是冊立了太子,也沒能給王家造成多大的影響,反而給了他們更多的尊榮,畢竟段寒楚也是王老太爺的親外孫嘛。

然而弘文帝在冊立太子之後,開始重用一些二流家族。這些家族有一定的家族底蘊,同時有野心。他們受王家、何家、林家、張家等一流家族壓製許久,如今有出頭之日,豈會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