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炮台看了,由於匆忙,十五生大炮隻炸掉兩門,另外兩門損壞不大,也許可以修好。”
“可以修好?”劉永義轉起了眼珠子,“吳先生,你們的十五生大炮能不能發射日本的十五生炮彈?”
“這個……應當可以吧,都是十五生的,不過不敢確定,試過才知道。”
“說的好,試過才知道,你們的十八生大炮呢?也炸掉了?”
“沒有,十八生大炮是前麵裝填炮彈的前裝炮,太陳舊了,所以我們沒炸,日本人也沒炸,不過有一門在戰鬥中被擊毀了,對了,十八生大炮有彈藥,日本人走的時候炸毀了炮台的彈藥庫,可是他們對炮台情況不熟悉,有一個彈藥庫他們沒找到,那裏有很多十八生炮彈。”
“有很多十八生炮彈?太好了,太好了,我們去崇缺炮台,去那裏打鬼子,哈哈哈哈。”
劉永義召集大家開會,他向大家介紹了崇缺炮台的情況,然後建議部隊去崇缺炮台,憑借大炮和堅固工事抗擊近衛師團。
聽說崇缺炮台有大炮,大家都很興奮,討論後他們決定:王起鳳帶兩個連、炮兵大隊、30發150毫米炮彈先行趕往炮台,劉永義率主力隨後,朱豐率五百人向南前進,進入叢林潛伏起來,等日軍主力離開後即北上靠近呂誌民,從呂誌民那裏得到補充的彈藥和兵力。
日軍已經追到了奉城,雙方乒乒乓乓交火。
中午一時,部隊開始行動,朱豐首先帶部隊向南開進,跟著,王起鳳帶著兩個連向東前進。
王起鳳走了一個小時之後,劉永義也行動了,一千多人向著西麵開去。
為了壯大聲勢,劉永義要求每人帶一根樹枝,用來拍打地麵揚起滾滾煙塵。
“劉永義,你的三萬大軍是不是包括了樹枝?”柳柔柔也拿了一根樹枝,一邊拍打地麵一麵問道。
“不包括,不包括,包括的話,至少十萬大軍。”
“可我看來看去,你隻有二三千人呀,不包括樹枝的話。”
“不止不止,外頭還有好多呢,現在正潛伏著等待時機,等我把近衛師團拖得精疲力竭了,他們再一湧而上,大敗近衛師團。”
“哼!十句沒一句真的。”
劉永義帶著部隊節節抗擊,天黑時,他們來到了石橋村。
劉永義指揮部隊在石橋村抵抗日軍,雙方在黑暗中熱熱鬧鬧打了一個晚上。
天亮後,劉永義讓王源清接替自己指揮部隊,自己帶了楊心紅、柳柔柔等一大群人趕往崇缺,中午,他們趕到了崇缺。
吳永清跟著劉永義來了崇缺,他帶著劉永義向炮台走去,一邊走一邊介紹炮台的曆史。
崇缺是一個小漁村,周圍水域開闊,是一個適宜登陸的地方,崇缺炮台就是為了抗擊登陸建立起來的,光緒十年開始修建,原本隻有兩門炮,後來逐漸擴充,清朝末年擴充到了現在的規模:八門炮,二百多官兵。
清朝滅亡之後,政府對炮台的重視減少了,不僅沒有出錢為炮台更換新炮,連必要的維修費用也一減再減,官兵的薪水也常常拖欠,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官兵離開炮台另謀出路,官兵人數下降到一百餘人,幸好周圍海匪猖獗,金山衛的闊人們為了抵禦海匪,主動出錢幫助炮台,總算讓炮台堅持到了現在。
淞滬會戰爆發後,政府對炮台仍不重視,不僅不向炮台增加兵力,反而不斷調走炮台官兵,還拿走了很多彈藥,大炮也拆走了一些,這直接導致了日軍登陸時金山衛的十個炮台中隻有兩個能夠開炮,其餘炮台要麼沒人,要麼沒炮,要麼沒彈藥,隻能眼睜睜看著日軍登陸。
“我們的十五生大炮是德國的克虜伯大炮,那些炮彈國軍最新式的十五生大炮也能用,於是上頭就把我們的十五生炮彈拿走了,一發也沒給我們留下,幸好十八生大炮還有彈藥,不然,我們也隻能眼睜睜了。”
崇缺炮台建在一座高約十米的小山上,方形,寬約三百米,深約一百米,周圍築了三米高的城牆,城牆前還有四米寬的護城河,炮位分上下兩層,下層炮位是敞開的,周圍築有護牆,大炮可以360度環射,上層炮位則加了頂蓋,隻能向大海射擊,炮位下方建有彈藥庫、掩蔽部,各部分有坑道相連,工事使用花崗岩砌築、水泥灌漿,非常堅固。
劉永義進入炮台,首先察看炮台的第一層,第一層設了四個炮位,左右各二,安放在上麵的大炮非常巨大,粗壯的炮管高高聳向天空,一門大炮被直接命中變成廢鐵,其餘大炮基本完整,沒有損傷。
“這些大炮好巨大呀!好威風呀!”柳柔柔非常驚訝。
“這些大炮是我們中國造的,就是這裏的‘江南製造所’造的,十八生,能打七公裏,威力大著呢。”吳永清很自豪地說道。
聽說是十八生大炮,大家來了興趣,快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