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秋的身體終於徹底恢複了。
這恢複了,就得去上工了。
因為沈家人寵她,有意幫她斡旋,所以沈雁秋在生產隊裏的任務並不重。
但因為她之前需要休養身體,長時間沒有去上工,先前的那個活就被別人頂了。
她的新活是喂養生產隊裏的那些豬牛羊。
離著他們村子大約一百米開外,有個石塊壘著黃泥造的屋子,那就是村裏的牛棚。
是牛棚,其實裏麵做了隔斷,也養了豬,也養了羊。
要城裏人看來,喂養畜生真不是什麼體麵活,但在村裏人看來,這比下地種田輕鬆很多啊!首先,牛棚裏的衛生不需要沈雁秋打掃,畜生的糞便也不需要她清理,她隻要上山采到足夠的豬草給豬吃,帶著那僅有的幾隻牛羊去山上轉轉,這就行了。
沈家人還了,要是沈雁秋采不到足夠的豬草,那也沒關係,等吳春花他們下了工,他們還能上山幫沈雁秋采點。
所以總得來,這個活真的比其他活都要輕鬆。
他們這兒的牛棚裏也住著壞分子。
不過,這個壞分子也是當地人。
在解放前,壞分子一家的祖上是當大地保的。
地保和地主不一樣,地主是家裏有很多田地就可以被稱之為地主了,而地保都是在當地比較有威望的人,品性方麵都是很過關的。
誰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代裏,這家人卻因為成分不好要被批鬥了。
壞分子是夫妻二人,聽曾經有個兒子,又聽那個兒子已經死在外頭了,隻剩他們了。
因為都是當地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所以你祖上好不好的,其實大家心裏都是有數的。
讓這對夫妻住在牛棚裏,那是政策需要。
偶爾也對夫妻進行批鬥,那也是政策需要。
但村裏人隻要不是那種心思壞透的,都不會故意和這對夫妻過不去。
所謂批鬥,也都是意思意思,不會真的對他們灌大糞啊,給他們剃陰陽頭啊。
因此,和許許多多的備受折磨的快要被逼死的“壞分子”比起來,這對老夫妻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但和他們一起的日子肯定不能比,他們以前身上穿的是細棉布,現在都是破破爛爛的補丁衣,以前吃的是白麵和肉,現在吃的都是混著糠的野菜糊糊。
沈雁秋要來牛棚裏喂畜生,家裏人甚至都沒有多提醒一句,離著牛棚裏的壞分子們遠一點。
根本就沒有這話。
反倒是吳春花了一句,我那瞧著劉叔走路不太穩當,好像是上山放牛時不心摔了,家裏有一貼土製的膏藥,你給劉叔送過去吧。
劉叔劉嬸就是牛棚裏住著的那對夫妻。
沈雁秋揣著膏藥往牛棚裏去的時候,心裏還琢磨著,雖然他們這個村子非常非常偏遠,在大山的深處,但偏遠有偏遠的好處。
像劉叔劉嬸這樣的,要放在外麵那種交通發達的村子裏,都有兵來批鬥他們,他們肯定就沒幾年好活的了。
但在他們這裏,劉叔劉嬸的日子總歸是能過下去的。
牛棚再糟糕,好歹不漏風,也不漏雨。
快要走到牛棚時,沈雁秋看到了劉勝楠從山上下來。
牛棚後麵還有一條上山的路,平日裏要放羊放牛去山上吃草,都是沿著那條路上山去的。
偶爾,村裏人想要砍柴時,也會走那邊,但村裏人更多的都是走村裏的這幾條上山的路。
因為牛棚後麵那條上山路相對來會更陡一些,並不是最好走的。
劉勝楠正沿著那條路下來,身後背著一個筐子,看上去墜墜的,顯然筐子裏裝著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