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宜在混戰中趁亂逃脫,拔掉箭頭,自行敷上金瘡藥,稍作了歇息,沿著小路緩緩行走在山間。古鎮是回不去了,官軍正在全鎮進行地毯式的搜捕。他的畫像貼滿了古鎮,並傳送到附近的郡縣,真麵目是藏不住了。
“該死的錢財神,讓我功虧一簣,要不是他出來作梗,軍事地圖就到手了。”賈宜在心裏罵道,“此仇不報,我賈某咽不下這口氣!”
這個從巴蜀來的臥底,以前學過易容術,改頭換麵對他來說,隻是小菜一碟,順手拈來。換成什麼麵孔好呢,還有口音是無法改變的,想來想去,還是做個啞巴乞丐好,乞丐不容易引起官軍的懷疑,借此逃過通緝和搜捕。於是賈宜服了一顆丹藥,就不能說話了,從懷中掏出一張麵具戴上,他在溪水中照了照,自我感覺很滿意,連自己也認不出自己了。
賈宜化裝成叫花子,又是啞巴,通緝令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他蒙混過了一關又一關,終於回到了益州。一到劉璋的府邸,就可以開口說話了,賈宜將自己在古田的經曆一一向劉璋稟告,劉璋聽完之後,長長的歎了一口:“古田乃藏龍臥虎之地,你敗於錢財神之手乃天意。”
“謝過主公,錢財神差一點就讓我回不來了,不除此人,古田龍脈就毀壞不了。”
“善,再給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機會,先坐下歇息。”劉璋說完,讓侍從拿出黃金百兩賜予賈宜。賈宜不肯接,說;“無功不受祿。”
“也罷,等你踏平了古田,我十倍之重賞你。”......
最先收到古田求援信的是豫州牧劉備劉玄德,他此時棲身於小舅子孫權的籬下,厚著臉皮問孫權借了荊州,地盤總是要還的,正愁沒有機會攻打益州劉璋呢!既然劉璋想染指零陵郡的重要軍事要塞和產糧區——古田,那我就不如順水推舟。假意答應我先送給他,暗中自己占了再說,不過這事我得和孔明合計合計再圖後事。
十日後,劉備又收到了劉璋的求援信,信中說,他和漢中的張魯交惡,張魯聯合曹操準備吃掉益州,將有一場大戰,恭請劉豫州救援,聯手對付曹操雲雲。
劉璋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多次被張魯打敗。
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又傳來有曹操將前來襲擊的消息。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鬆、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殊不知,這張鬆、法正是劉備的內應,潛伏在劉璋身邊多年,吃裏扒外,而劉璋還一無所知。既然還送信給劉備,請他入川建立聯盟,共同抵抗曹操。“引狼入室”,劉璋的末日也快到了。
劉備何許人也?乃一介山野村夫,快30歲了還沒有成家立業,依舊以賣草鞋織草席為生,日子過得很窩囊。看到天下大亂,隻不過是想借劉焉(劉璋之父)“招義兵”之際混進軍閥陣營。此人智商一般,也沒有多少文化,性情不夠穩定,綜合素質中等偏下,不過哭功堪稱一絕,在三國裏麵無人能敵。
劉備在看榜的時候遇見了同縣的個體戶張飛,買酒屠豬之人,家財豐厚,兩人一見如故,都想借鎮壓黃巾起義施展拳腳,發展自己的勢力,撈個一官半職。正當飲酒之時,又來了一個“逃犯”關羽,河東解良人也。“酒逢知己千杯少”,三人在酒席上達成了共識: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於是自稱劉邦之後裔,中山靖王之後,打著“複興漢室”的旗號,借個體戶之資本,融逃犯之勇武,招募勇士三百餘人,決定到鎮壓黃巾起義的浪潮中小試身手。
一個農民,一個屠戶,一個逃犯,組成了“竊國三人組”,在斬黃巾起義的行動中連連得手。首戰殺鄧茂、程誌遠,三戰三勝,青州剿殺義軍,廣宗助曹操破張角。出師順利,一路有驚無險地走了過來,赤壁之戰後名聲大震。
劉備者,滿口仁義道德,“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歇後語沒有人不知道的。劉璋和他同宗,益州又是塊大大的肥肉,想吐下去,又怕落下口實。現在天上掉餡餅下來了,嗬嗬,餡餅不是一個,而是兩個,一個古田,一個益州。
劉備召集了孔明、趙雲、關羽、張飛等,在帳中開會。
“備哥哥,還遲疑什麼,古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權且給俺五千人馬。”張翼德道。
“荊州尚未站穩腳跟,不可分兵!”關雲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