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楊家將興起 第十九章 馬楚結姻親 威震湘西南(1 / 2)

話說唐朝末年,馬殷和楊再思都是朝廷的官員,在亂世中他們打著朝廷授權討逆的旗號各自擴張自己的領地。馬氏實力強勁,很快占領了湖南絕大部分地區;而敘州長史楊再思,為“飛山蠻”族人,有著漢族血統,他倍感實力單薄,擴張之路舉步維艱,領地狹小,隻占領了敘州的潭陽、朗溪兩縣及其周邊的少部分地區。

馬楚一貫以“善事中國”為主,其核心就是減少戰爭,與民休息,和平發展。南楚王馬殷是個精明的戰略家,不是窮兵黷武的匹夫。他主要兵力要派駐到東部、北部地區防禦楊吳等強大藩鎮割據勢力,暫時他還顧不上徹底剿滅西南蠻夷。

馬殷者,何人也?馬殷(852年-930年),字霸圖,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縣)人,五代十國時期南楚開國君主。

馬殷早年以木匠為業,後投入秦宗權軍中,隸屬於孫儒部下。孫儒戰死後,馬殷作為劉建鋒的先鋒,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成為馬步軍都指揮使。乾寧三年(896年),劉建鋒被殺,馬殷推為主帥,逐步統一湖南全境(除飛山蠻地區之外)。唐朝任其為湖南留後、判湖南軍府事,遷武安軍節度使。此後,馬殷逐漸擴大地盤,兼並靜江軍,奪取嶺南數州。

得知楊再思無意與自己為敵,爭霸稱王,馬殷非常高興。在他眼裏,楊再思的領地隻是個安靜的“方外小國”,馬楚不想攻擊楊再思,甚至希望楊再思繼續以“方外之國”的方式存在下去。

馬殷不僅沒有滅楊再思的意圖,甚至連招安的心思都沒有動過。一天馬殷和長子馬希振及諸部將在喝酒。

馬殷道:“若招安楊再思,他成為本王的臣子,必定伸手問我要抵禦西南諸蠻之軍費、物質。”

“楊再思打不過西南諸蠻,還得派兵幫楊再思的忙,太不合算了。”馬希振道。

“還不如讓楊再思直接和西南諸蠻血拚,自生自滅好了。”馬殷越說越得意。

“本王意欲將小女許配楊再思,若得此勇猛無比的女婿,說不定我有難之時,他還會出手相助呢。何嚐不是一舉兩得呢?”

“父王,您實在太高明了。隻是不知小妹她,從否?”

“本王早就試探了你妹妹,她笑而不答,怕是允了?”

“那就好,自古美女慕英雄,此話不假也。”馬希振打趣道。

“和親之事本王又不是頭一個,本王女兒多的是,出嫁一個,換來南楚西南疆土十數年的和平,何樂而不為。”

“諾,此事就這麼定了。楊再思你就等著做本王的女婿罷。”於是楊再思就成了楚王的女婿,他的這個老婆馬氏,也就是後來苗民所稱的“楊令婆婆”,聰明賢淑,“女中丈夫”,為楊再思擴疆拓土出了不金點子。

在嶽父馬殷的默許和保護下,楊再思得以勵精圖治,很快他就擁有50餘萬民眾,統領數萬兵馬,疆域達3萬多平方公裏。他統領五溪十峒的政治思想、經營五溪峒的軍事方略,日漸成熟。

楊再思父子積極推廣中原漢族先進生產技術,普遍推行牛耕,興修水利,改良品種,精耕細作,摒棄刀耕火種,提倡輪作,獎勵種棉、紡織,並擇集鎮開辟市場,促進商貿,繁榮經濟,逐步提高峒民生活水平。輕徭薄賦,革除苛捐雜稅,抑製豪強勢力,扶助老弱貧困,減輕峒民負擔。同時廢除苛政,建立寬簡法製,明法慎刑,嚴正曲直、賞罰;懲惡護善,穩定社會秩序;宣仁布義,和睦鄰裏,全州峒蠻一體,人人和諧相處。

楊再思父子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終使誠州軍、政、財、民各方麵都顯著改觀,峒民安居樂業,衣食有了保障,雖處亂世,卻安享太平,出現了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有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蠻荒之地成為了西南少數民族的樂土,經濟繁榮。漢人、三苗(今苗族、瑤族等民族)、百越(今侗族、壯族等民族)、巴人(今土家族、白族等民族)等西南十多個民族的人民聚集到這塊沒有戰火烽煙的淨土,他們安居樂業,過著安定的生活。

為保衛自己的領地,阻止南楚繼續西擴。楊再思和靖州“飛山蠻”幾個重要部落結盟,約定各自扼守有利地形共同抵抗南楚馬氏。於是潘金盛、楊承磊、昌師益、楊再思四人結交聯盟,稱為兄弟,誓同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