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楊家將興起 第二十六章 激戰莫邪關 鵬舉識大才(1 / 3)

話說楊晟台不辭而別,楊再興失落了好久。嶽丈大人吳員外選了個良辰吉日,為楊再興和吳若蘭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吳員外很滿意這個武藝超群、一身正氣的女婿,就讓他們一家搬進了吳家。李氏看著兒媳,成天若蘭裏若蘭外的,連做夢都是笑的。

新婚七日之後,楊再興帶著妻子回了石井圖一趟,得知楊氏家族正密商舉大事,就苦於沒有首領。年輕氣盛的楊再興自告奮勇說:“我在石井圖沒有家屬,這個首領我就勉為其難吧。不過大家都得聽我命令,否則寧願不做。”

“好吧,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都相信你,一切聽從你的指揮。”楊家子弟異口同聲道。

楊再興在石井圖小住了半個月,就把妻子送回了崀山。不久就要返回了城步寨。

臨別時,扶夷江邊,吳若蘭依依不舍:“再興,還記得兩年前,在江邊你我相識嗎?”

“當然記得,那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相遇,沒齒難忘。”再興答曰。

“再興,我在家等你,那你何時回來啊?”若蘭幾乎要哭出來了。

“很快的,等我坐穩了大首領位置,就回來接你。”楊再興道。

“那你得處處小心行事,切不可魯莽,貪功好勝,記住了哦。”

“好的。家裏就得辛苦你了,我走了。”楊再興扛著白馬銀槍,牽著嶽父送的戰馬,進入了大古山。吳若蘭看著丈夫遠去,直至消失不見。

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貪圖享受,沉迷於書畫,疏於朝政,階級矛盾不斷激化。湖南路武岡軍城步寨苗族人民不甘於封建統治苛捐雜稅的殘酷剝削,紛紛起義,抵抗壓迫和剝削。

楊再興一回到石井圖,眾望所歸,赤水峒、橫嶺峒、莫宜峒、攔牛峒等近百餘峒苗民一致推選楊再興為首領,起義爆發。由於義軍的口號是要將官軍趕出“封土”,打的旗幟是紅旗,故農民軍被稱之為“赤旗楊”義軍。

“赤旗楊”義軍來勢猛烈,不到三個月,隊伍發展到六萬之眾,波及湘南、桂北、黔東三省數縣。楊再興身材魁梧,武藝超群,治軍有法,紀律嚴明,所到之處,攻城掠寨,戰無不勝。而此時朝廷正被金兵所困,無暇征剿。

靖康年間,金軍攻破東京,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後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北歸,史稱“靖康之難”。靖康二年,康王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外有金兵虎視眈眈,內有群雄並起割地稱王,一時間天下大亂。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原宗澤部將曹成脫離了朝廷的節製,帶領七萬士卒起兵,流竄於江淮一帶,越過洞庭湖、湘江,占據道州、賀州。“赤旗楊”楊再興痛恨官府,率部部加入了曹成的隊伍,隨其南下劫掠嶺南。義軍人數增加到十餘萬。

曹成者,汝陰(今安徽阜陽潁州區)人也。少有大誌,常向鄰人說:“天下為己任者,舍我其誰?”但因家貧,15歲隨父當了鐵匠,後入宗澤之部。

“赤旗楊”義軍和曹成的部隊建立了聯盟關係,義軍人數增至十餘萬,將宋軍打得落花流水,聞風喪膽,聲震朝野,宋高宗聞訊大驚。

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趙構任命嶽飛為權知潭州,兼權荊湖南中安撫使,率領嶽家軍十萬進討占據道州的曹成。楊再興帶領兩萬農民起軍據守莫邪關(今城步莫宜峒),利用山地峻峭複雜的地形優勢與嶽軍激戰,將近月餘,嶽軍傷亡慘重,無法推進半裏。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

嶽飛自征戰以來,從未遭此敗績,覺得很沒有麵子,卻又不知道楊再興的家世如何,一籌莫展,乃問左右:“賊寇楊再興,何許人?”

“末將聽聞,楊再興乃河南湯陰人也,與元帥是同鄉。”張憲對曰。

“非也。楊再興乃土著,五代時期五溪蠻酋首楊再思之六世孫,得楊家槍真傳,故如此強悍驍勇,難以克之。”牛皋道。

“哦,原來如此!此人將才也,在曹成部,可惜。若得之,可抵千軍!”嶽飛道。

“我看也不過如此,我和牛皋現在去斬了他,拿他的人頭祭奠死去的兄弟!”韓順當道。

“不可,此人隻能生擒,不可殺之。”嶽飛道。

“明日韓順當、牛皋、嶽翻,你們三人陣前叫戰,試探虛實,再算計也不遲。”嶽飛道。

“張憲、嶽雲聽令,明日一戰爾等接應。”

“得令,元帥!”張憲、嶽雲道。於是張憲、嶽雲、嶽翻、韓順當、牛皋等各自回營早早歇息了。

翌日辰時,三萬宋軍在張憲的帶領下,列陣在莫邪關前,全體叫陣。楊再興這時剛剛喝了油茶,看到關前集結了這麼多官軍,在關上大罵:“你們是不是找死啊,一大清早就吵吵鬧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