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楊家將興起 第三十九章 赤水峒談兵 彷徨遇知音(1 / 2)

話說隆興北伐先勝後敗,前線最高軍事統帥李顯忠英勇善戰,戰功卓著,因為小人邵宏淵從中作梗,不服從統一指揮,致使轟轟烈烈的抗金大業毀於一旦。宋孝宗大怒,一氣之下將李顯忠貶為果州團練副使,而對邵宏淵卻加以庇護,僅僅官降武義大夫,軍職仍舊。前鋒統製楊通文受到牽連,貶為東南第四將,他算是看透朝廷的軟弱無能,隆興議和乃是紹興議和的翻版,趙宋是扶不上牆的稀泥,坐視金國獨大,無計可施。

宋孝宗對收複中原、踏平金國完全失去了信心,楊通文在軍營中無所事事,於是就潛心研究奇門八卦等軍事布陣來了。楊通文就這樣研究了十餘年,直到遇見了辛棄疾這個大文豪兼軍事家才有了一吐為快、傾訴衷腸的機會。

辛棄疾者,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今濟南市曆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也,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紹興三十二年(1162),青年辛棄疾奉山東義軍首領耿京之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辛棄疾在北歸途中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的消息,氣憤不已,率領50騎兵直驅山東,奔入5萬金營中,將正在飲酒作樂的張安國捉拿,並且號召耿京舊部反正。

之後,辛棄疾長驅渡淮水,押解張安國到建康城斬首,其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趙構一見三歎息“英雄也!”。

淳熙二年四月,湖南路以賴文政為首的茶商武裝集團在常德府、嶽州一帶起義,先後於湖南、江西大敗官軍。辛棄疾為宰相葉衡所薦,前往江西任提刑以討捕茶民義軍,他親自提死士與之角鬥,使茶寇困屈請降。

1179年的春天,湘楚一帶飄著細雨,含著冷峻。氤氳蕭索中,一個瀟灑而淒怨的身影出現在這江南澤國。這就是39歲的辛棄疾,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兼任湖南安撫使。

就在這個春殤的時節,他踏上了南下之路。他以湖南“風俗頑悍”、“武備空虛”為由,上疏朝廷請求在湖南建立一支地方軍隊,命名為“湖南飛虎軍”。

經朝廷準許後,當年夏天辛棄疾開始籌建軍隊,計劃招募二千步軍、五百馬軍,擬在馬殷營壘的遺址上建造軍營。辛棄疾采取土人治軍策略,可是訓練的本土軍官一時又沒有合適人選,就傳檄到各州縣,尋找將才。

湖南路的楊通文此時閑賦,在老家赤水峒守孝(父親楊正傑過世),實在太悶了,背著弓弩正準備上山打獵,族弟楊通甫提著一籃蜜棗糕和剛做好的血漿鴨、紅燒肉來探望他了。楊通文見族弟興高采烈的進來了,就笑問:“兄弟,有何喜事啊?”

楊通甫將籃子放在桌上,從懷裏拿出一張檄文給楊通文:“我看得不太明白,反正是官府招募軍隊教頭的好事。”

“哦,有這事?”楊通文一把拽了過來,飛速閱看了一番,“辛大人要招兵買馬了,練兵重金聘請本土軍官。”

“要什麼條件啊?”

“要懂馬步軍布陣之法,通曉弓弩、火器操作要略,上陣殺過金兵。”

“文哥,這職位不正是給你準備的嗎?”

“然。明天我就去知軍府一趟,問個明白。”楊通文話剛落音,院外馬蹄聲驟然而至。楊通文出了廳門一看,來者身高八尺有餘,年紀四十左右,國字臉,雙目炯炯有神,長須飄然,手按青龍寶劍,緩緩朝楊通文走了過來。

“請問閣下就是楊通文將軍?”來著單刀直入,抱拳道。

“正是在下,敢問大人是?”楊通文謙遜道。

“本使辛棄疾也,此行前來拜見將軍。”

“久仰久仰,辛大人之名如雷貫耳,屋裏坐,請!”兩人一齊進了屋內。

“通甫老弟,這位大英雄是湖南安撫使辛大人。”

“見過辛大人。”楊通甫一時愣了,傻傻的站著。

“快去給大人倒茶啊。”

“好的。”楊通甫端上了一碗金銀花茶水。辛棄疾喝了一小口,道:“金銀花茶香氣清純雋永,味甘,性寒,可清熱解毒、疏利咽喉、通經活絡、消暑除煩。”

“大人有何煩惱?可否說來聽聽。”

“見到將軍,煩惱已除。”

“通甫,還愣著幹什麼,快去吩咐廚房備油茶。”楊通甫出了廳門,徑直往廚房去了。

“楊某有何能耐,非得大人登門不可?”

“時下朝廷對外妥協、偃武修文,推行攘外必先安內之策略。國無防不立,本使欲組建一支飛虎軍,以備不時之需。”

“兵法我略懂一二,行軍布陣也稍有研習而已。”

“奇門八卦當為步軍陣法之基礎,布陣千變萬化。”

“八卦陣為戰國時期孫臏首創,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至三國時期,諸葛亮在中間加上了指揮使台,由弓兵和步兵守護,指揮變陣,共有四四一十六種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