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韓侂胄被冤殺,抗金大業在趙擴的搖擺不定之間流產了,折騰了幾年又回到原地,嘉定議和一簽,朝野震動,趙宋顏麵盡失。凡是讚同過北伐恢複中原的官員都被視為韓黨,葉適被奪職奉祠達十三年之久,陸遊也以“黨韓改節”的罪名被擼去了職名。
趙擴在位後期,北方形勢巨變,蒙古鐵木真崛起,金朝連年為蒙所侵,被迫遷都於汴京。趙擴報仇,十年不晚。
二十年多年前,楊通文和辛棄疾月夜聊天時,就預測蒙古必將興起於大漠,吞並金國,威脅南宋,完成一統中國的大業,這預言正在逐漸的變為現實,成吉思汗率領他的子孫們東征西討,領土、人口、財富成幾何係數增長,蒙古帝國正如日中天。
楊通文最小的兒子楊光燁也參與刺殺吳曦的行動,因為安丙對苗兵平叛的事實一字不提,所以不遠千裏入川的200苗家勇士僅僅得到為數極少的銀兩,吳曦之亂後被遣散回了城步寨。朝奉郎楊巨源將楊光燁留在了自己的身邊,推薦他做了前鋒統製,為沔州副都統製李好義節製。
楊光燁在巴蜀之地聽聞金國迫於蒙古帝國鐵騎的壓力,才和南宋朝廷締結和約的。楊光燁還打聽到蒙古領袖孛兒隻斤?鐵木真被蒙古部落尊稱為成吉思汗,他的目標是要一統中國,向西發展,建立一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他的蒙古騎兵疾如飆至,勁如山壓,有“蒙古旋風”之稱,金國是阻擋他南下、西進雄偉計劃的第一塊絆腳石。
成吉思汗為何在短短時間內崛起於大漠?楊光燁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楊光燁將軍權交給三哥楊光熠,自己扮作一流浪乞丐,一路乞討著,千辛萬苦進入了斡難河流域。
有語言天賦的楊光燁半年就學會了蒙古語,輾轉了四五年,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成吉思汗手下有四傑(博爾術、木華黎、赤佬溫、博爾忽)、四勇(哲別、者勒蔑、速不台、呼必來)、四弟(哈薩爾、別勒古台、合赤溫、帖木格)、四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托雷)、四養子(闊闊出、失吉·忽圖忽、博爾忽、曲出),這十六人文武兼修,是蒙古帝國核心領導成員和征戰將領,在東征西討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成吉思汗說過一句名言:“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敵人趕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痛哭淚流,強奸他們的妻子和兒女”,凡是仇敵成吉思汗一個都不放過,攻城奪地之後對付那些抵抗的敵人決不手軟,斬草除根,都是命令部下揮動屠刀砍向敵人,製造無人區,給敵人以莫大的心理壓力。
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斷絕向金國繳納歲貢。
1211年2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大軍南下,蒙金戰爭開始。金國皇帝完顏允濟認為自己擁兵40萬,蒙古騎兵不足為懼,疏於戰事,甚至禁止百姓談論北方邊事。
當近十萬人的蒙古鐵騎如狂風般卷地而來,完顏允濟才開始倉促布置,他一麵調集軍隊向北方布防,一麵派出使者求和延緩時間。金國的主力,也就是這時候開始調動的。
衛紹王以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獨吉千家奴)、完顏承裕(完顏胡沙)行省事於西北路,率領金國主力向中都北的桓州、昌州、撫州(內蒙河北交界處)運動,並授予西京(現在的大同)留守紇石烈執中(胡沙虎)行樞密院事,打算依托界壕邊堡,在中都西北和西南跟蒙古人打防禦戰。
1211年10月,蒙古軍隊和金軍幾經交手後,金軍節節敗退。蒙古騎兵哲別率先鋒軍抵達居庸關。居庸關是中都的屏障,守禦非常堅固,攻城不是蒙古騎兵的特長,他們強於集團野戰,在運動中消滅敵人。
哲別佯裝不敢強攻,就率軍全線撤退。金軍誤以為蒙古軍弱小、膽怯,可以一口吃掉這支蒙古騎兵,就從居庸關傾巢而出,空壁出來追擊哲別,一直追趕到宣德府的雞鳴山。
哲別的蒙古軍突然翻身回來迎擊,把陸續趕來的金兵殺得人仰馬翻,金軍大敗,蒙古軍直追殺至居庸關前,金軍被砍殺得像堆放著的爛木,居庸關守將完顏福壽驚慌逃遁,就這樣哲別輕易的奪下居庸關。
1212年成吉思汗再次伐金,親率大軍直指金國中都。蒙古軍從昌(今沽源)、桓(今內蒙正藍旗),沿著燕山山脈,大馬群山北麓,將越過野狐嶺進入洋河流域,進逼中都。進過激烈的戰鬥,成吉思汗占領金朝中都,金人隻得向其納貢稱臣。
楊光燁還收獲一個意外的驚喜,那就是成吉思汗的女兒秦國公主華滿倫,二十多歲了仍然沒有婚嫁。她仰慕漢文化,一心想找個書香世家出身的江南武將做駙馬,天天纏著成吉思汗攻打南宋,在江南物色一個中意的駙馬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