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楊家將風雲 第七十八章 逼走李定國 猴子充霸王(1 / 2)

話說李定國和楊喬然的南明軍幹掉了定南王孔有德和輔政王尼堪之後,清廷顏麵掃地,清帝福臨命令屯齊貝勒再次集結了十萬軍隊,殺向湖廣地區,為尼堪複仇。在湖南的尼堪殘部和從北京來的清軍合為一股,企圖一舉擊潰湖廣的數萬南明軍隊。

進入四川的劉文秀大敗走狗吳三桂,收複了川南各州縣,和夔東十三家軍取得了聯係。東南沿海的張煌言、張名振等人的反清武裝也進入反攻,並承認了永曆政權,抗清形勢一片大好。

征戰在外的李定國和楊喬然聯手屢屢得手,聲名大震。李定國派人送到貴陽的繳獲物品隻有清廷賜給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冊和人參數捆,沒有多少金銀財寶。

在貴州大本營的南明一號實權人物孫可望很不高興,聽信讒言,懷疑楊喬然等私分戰利品,坐臥不安。最要命的是孫可望認為李定國戰功過高,會導致其地位超過自己,甚為驚恐,就處處為難李定國和楊喬然,忌恨的魔念左右了孫可望,他在仇視的歧途上越陷越深。

在李定國與尼堪餘部激戰的時候,孫可望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永曆帝朱由榔接到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貴州安隆,為了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遂將安隆改為安龍,以穩定朱由榔。

糊塗的朱由榔不知是計,還屁顛顛大讚孫可望忠心耿耿,堪比唐代郭子儀,再造明朝功不可沒,升孫可望為“護國之主”。孫可望有了這個身份,成了一隻上躥下跳的猴子,他要“大鬧天宮”、做齊天大聖了。

孫可望借口重整南明王朝的政治秩序,授意手下在貴陽設立了內閣六部,建立太廟和社稷,製訂朝儀,其實是為了謀權篡位做準備工作。孫猴子以皇帝的名義,向西南數省的抗清將領發出進安龍覲見朱由榔的號令,借以收繳兵權,獨攬大權。

當文書下達到川中諸將的手中之後,迫於孫可望的壓力,諸將均入貴州,勢力最大的劉文秀被剝奪了軍權。餘大海、李占春的老營屯於涪州(今涪陵)西平壩,控製著涪州、長壽、墊江三州縣,執意不去貴州。

孫可望在張獻忠手下做流寇時,出兵斬殺了原明朝四川守將曾英,而李占春是曾英的義子,和孫可望結下了梁子,不想歸附孫猴子。

孫可望無奈,先還是盡力爭取,派來使者前來勸降,李占春根本就不服軟,揮劍怒斬來使。這麼大的一個國主,製服不了一個地方的將領,為此孫猴子覺得很沒有麵子。

有部下從大局出發,規勸李占春:“將軍,不就是一個口頭上的承認嗎?我們不如順水推舟好了。”

李占春心裏甚是不爽,大罵:“他殺了我的父親,軟禁幽皇上,如果我向他投降了,乃不忠不孝,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孫猴子是想謀權篡位,你們沒有看清嗎?”

部下隻好無奈的搖頭道:“好漢不吃眼前虧,不要孫猴子抓住把柄,我們就安全,還可以安心的抗擊清狗,還望將軍三思。”

李占春道:“還三思個鳥,人都被我殺了。看來孫猴子會借此大做文章的!”

部將道:“將軍,我們沒有別的退路了?可否負荊請罪?”

李占春道:“你當孫猴子是傻子啊,他犯傻,我可不能犯傻,一旦去了貴州,我就是死路一條。”

其時川南總督楊喬然走了進來,他早看出了孫猴子居心叵測,孫可望想將他的兩萬大軍調至雲南沐王府,去充實雲南的防守,正窩著火:“不歸服孫猴子也是對的,至少還有機會將聖上救出來。”

李占春和楊喬然是好友,佩服楊喬然看問題看得透徹,楊喬然的軍事指揮才能毋庸置疑,於是決定與楊喬然一道防守蜀地,看孫可望下一步怎麼出招。

果不其然,孫可望聽聞來使被殺,大發雷霆,幾天之後派兵攻打李占春,兩支明軍自相殘殺。楊喬然與李占春一起固守涪州,力戰七日,終因力量懸殊,被孫可望的大軍擊敗。

為了免於老百姓免遭屠戮,川南總督楊喬然還是執意留了下來,和孫可望周旋到底。李占春與餘大海則出逃走湖廣,打算投降清軍。

與李占春等一起逃亡的難民有數萬人,長長的隊伍稀稀拉拉的散落在狹窄的驛道上,混亂不堪。到了半路上,糧食差不多要吃光了。

難民紛紛怨聲載道,說如果要是早早投降了孫可望,也不至於顛沛流離了。

李占春聽了之後,很是內疚,覺得很對不起大家,就說:“我李占春一念之差,讓鄉親們受苦!”

他遂向數萬難民下跪行禮,“你們要是回去,現在還來得及!”於是難民大多又返回了四川。

李占春進了一家小酒館,和妻子兩個痛飲。到了半夜,李占春單騎進入了華山做了道士,不再過問政事(三年後,清廷派人招降,不得已至武昌,終不受官,餘大海投降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