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楊家將風雲 第八十一章 血戰磨盤山 朱由榔喪誌(1 / 3)

話說孫可望上奏順治帝,請求用公家驛傳將失散十餘年的弟弟一家接到北京團聚,被清廷禦史官員集體彈劾,順治帶震怒。加之孫可望見清廷過河拆橋,過於暴戾,肆意屠殺平民,就自請隱退,不再為清廷提供情報了。

朱由榔逃入緬甸阿瓦城苟且偷生,李定國率大軍數萬斷後,仍然征戰在中緬邊境。漢奸吳三桂其時已經製定了追擊南明殘部的作戰計劃,欲將明軍全部消滅在滇西地區。

在緬甸蝸居的朱由榔盼星星、盼月亮,滇南的楊喬然終於從車裏派秘密使者來了,帶著書信到了阿瓦城對麵的竹城,向朱由榔報告了磨盤山之戰明軍慘勝的經過。

永曆十三年(1659)二月,十萬清軍從昆明出發,一路向西,渡過怒江,逼近騰越州(今雲南騰衝)。騰越州是明朝的西南邊境,沒有得到開發,叢林密布,瘴氣彌漫,李定國在雲南十餘年,很熟悉地形,將部隊拉進了穀深林密的山區,保存實力。

滿漢聯軍在吳三桂等率領下,來勢洶洶,一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白文選也被他趕下了瀾滄江,乃狂喜,非常樂觀的認為明軍已經望風逃竄,還說:“李定國乃驚弓之鳥,不足為懼,擒獲李定國不日就可!”

於是,吳三桂命令固山額真沙裏布等率一萬人馬作為先鋒部隊,全速前進,而自己卻在後麵悠哉悠哉的行走。第二天,吳三桂率大隊人馬也渡過了怒江,進至磨盤山下,道路崎嶇,狹窄難行,最狹隘的地方僅僅可以容納一個一馬勉強通過。

吳三桂環視四周,群峰叢峙,林木茂密,惟見磨盤山高矗其間,除了一條屈曲小路,別無路徑可尋。他命人仔細察看,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不時有幾隻鴉雀歡快的掠過,發出唧唧的叫聲,才稍稍打破山林間的幽靜。

山間如此的死靜,作為一個領兵打仗的將軍,自然會加倍小心,尤其是進入易守難攻的狹隘之地。可吳三桂是個非常自負的人,認為沒有孫可望做向導,照樣可以吃掉李定國,因而並不不在意。他自以為派人搜查過了,近處沒有有明兵,就是隊伍散亂不整,也不以為然,便放心大膽進兵,下令軍隊繼續前進,欲越過磨盤山西追擊明軍。

殊不知李定國早就在此等候多時了,來個關門打狗,設伏既巧妙,又嚴如鐵桶。他因地製宜,在山穀中布滿了地雷,設柵數重,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竇名望為第一道伏擊、廣昌侯高文貴為第二道伏擊、總兵王璽為第三道伏擊。每一道埋伏布置兵力2000人,李定國自領萬人,合計16000人。

忽然,竇名望對李定國說:“我姓竇,而山名‘磨盤’。天下有豆(竇)入磨而不腐者乎?今日是我死之日也!”

李定國安慰道:“泰安伯,平平安寧的。盡說喪氣話。我命令你必須活著回來!拿酒來——”

於是竇名望飲酒數升,除去坐騎上的兜鍪做好衝陣的準備:“晉王,我去也。”

望著竇名望逐漸遠去的背影,李定國不由心裏有點發毛,平時竇名望不會無緣無故說這樣的話的,希望不要一語成讖。

三道伏兵在前麵狙擊,大本營則屯於山後四十裏橄欖坡,埋伏的6000軍隊攜帶預先製作的幹糧,以免造飯冒出炊煙,被清軍察覺。

這6000打伏擊的明軍身經百戰,乃精銳中的精銳,都是以一當十的精兵猛將。彼此約定在大隊清軍越過過山頂、進入第三道伏擊圈後,發號炮為令,三道埋伏的將士一起發起進攻、首尾橫擊,殺敵人個措手不及。

一切按照原計劃進行的很順利,可是李定國在山頂,突然心一陣絞痛,他才記起有一道關鍵的命令沒有下達了,那就是如有人膽敢在生死之戰中向清軍告密,不惜一切手段和代價幹掉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