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邊界線上的越城嶺,堪稱湘桂兩省區的“萬山之宗、萬河之源”,許多高山聳立於此、水係發源於斯。山有二寶頂、大寶頂、風雨殿、金紫山、北石大王、白石大王等,水有巫水、資江、湘江、漓江、渠江等,境內雄山秀水,城步由此被稱為“湖南戶外活動天堂”。
在這蒼茫群山之上,有一峰不同尋常,論海拔,不及大小寶頂,比怪異,不如風雨殿,然而她卻獨享許多尊榮,領銜諸山諸嶺。她就是金紫山。此山原名少延山,出自酈道元《水經注》,能上中華山水譜係,自有不凡之處。山有五行,海拔之高又呈金頂者,她是唯一。不論哪個角度,山頂都呈金字塔形,春夏秋冬皆有雲霧繚繞,相比其他諸山憑地多了幾分仙氣,也是兩省間龍脈風水發源地。
千百年來,金紫山一直就是湘桂村民心中的神山。神山必有仙氣。世人隻曉四川娥眉金頂有佛光,卻不知城步金紫山金頂亦有五彩佛光。碰上吉日吉時,遠眺金紫山,隻見金頂佛光四射,金光燦燦,祥雲飛度,山川生輝。此等景象可遇不可求,然而此處的山民、戶外的驢友卻常常遇見,在驚奇之餘,無不讓人誠心膜拜。
國慶黃金周,十月五日,城步愛心義工協會強驢登山隊一行六人,懷著朝聖的虔誠之心,趕赴金紫山之約。大凡名山,皆在人跡罕至之處。從縣城翻越矮嶺子過白毛坪,道路如同血管越來越窄,從動脈至支脈到毛細血管,在長田村小地名“包上”就開始徒步了。
長田村,以一丘長600米的山腰梯田故名。名山腳下,村民出行維艱,“重重高山重重雲,一條玉帶繞星辰,當初常為虎狼道,如今已是車馬輪”,一支山歌唱出了這裏的變遷。盡管已通路,這裏仍是十分閉塞,除了山花榮枯,就是山歌長青了。也許,單調枯燥隻是我們這些外來者的認為,千百年來,這些大山子民自由自在的生活於此,不正是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嗎。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桃花源,如能躲在此處過上半月山民生活,豈不幸福之至?
朝聖之路自是艱辛。山路陡峭崎嶇,山泉淙淙流淌,鮮紅的野果和大荷苞隨處可見,野生獼猴桃掛在樹梢伸手可及,陽光透過叢林打在我們臉上,幽深的山林顯現出華美的意境來。“久不上山青又青,久不見妹好傷心,如今見了親妹子,十分傷心減九分”,俏皮的山歌鑽入耳朵,讓人久久回味,也讓爬山的驢友乏意全飛。
爬至1400米左右望見一測風塔,金紫山風電場六米寬的馬路突然顯現,巍峨的金紫山就在遠方最高處。金紫山,我們來了!越是走近心中敬畏的神山,越是想放慢腳步感受朝聖的虔誠。人不能隻有當下和苟且,更要有詩意和遠方。當遠方真切呈現在眼前時,心中那份激情越發澎湃。在驢友心中,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們的步伐,他們心中隻有遠方!
馬路時斷時續,當那條老路也無跡可循時,隻能溯溪而上了。好在溪水不大,但溪邊苦竹密如牛氈,溪澗極陡極滑,且有鬆石不斷下滑,大家相互援助,手腳並用,奮力攀爬,終於鑽出兩裏長的溪澗苦竹林,重見藍天白雲。金頂越來越近,海拔越來越高了,越來越多的高山雲錦杜鵑映入眼簾。雲錦是杜鵑科的極品,獨存於海拔千米的高山之上,想像得出來年春季盛開時的情景,必是花如其名,如雲似錦。
金頂下有條小路,湘桂兩省以路為界,一邊是湖南城步,一邊是廣西資源。三座建於明代的寺庵坐落於金頂下,分別是金紫庵、地母廟、玉皇殿。殿宇為花崗岩砌成,透出威嚴靜穆之氣,長伴春花秋葉夏風冬雪,遺世獨立於凡塵之外。金頂無言,卻給每一位造訪者傳遞出神秘仙界之氣,心生無限敬畏之感。沿地母廟攀至海拔1888米的金紫山金頂頂端,“海闊天作岸,山高人為峰”,此時此刻,湘桂群山一攬無餘,遠山的近百座風電如童話裏的大風車綿延排開,二寶頂、十裏平坦、十萬古田等山峰與之遙遙相望,天風浩蕩,雲海翻騰,蒼山似海,大地如畫,如此殊景,美不勝收!
身處金頂自是無緣佛光,當日天清氣朗,亦不可能形成佛光的氣候條件。然而當我們下至半山腰,回望金紫山時,恰遇太陽行到金頂,射下萬道金箭,湘桂群山籠罩著吉祥之光。在耀目的夕輝下,我們揮揮手,作別天宇下的金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