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與風俗 湘西南大山深處的紅色記憶(1 / 2)

(一)被曆史遺忘的中共地下黨員——楊蘭馥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攔牛峒(四區)上五鄉(四、五區)龍角寨楊家喜樂不可支,喜得貴子。這個男嬰一出生,聲音響亮,手腳亂舞,與眾不同。

三天後,家喜給孩子取名楊德成,盼望長大有所成就。等孩子長到四歲時,楊家喜請來了一先生來教小德成三字經。小德成天性聰明,勤奮好學,先生還沒教過的課文他就能提前背誦了,先生說小德成日後必有大作為。

民國九年(1920),二十出頭的楊德成從湖南省長沙第一師範畢業,成為了一名中共地下黨員。回家後,楊德成積極創辦平民教育,成立農會,組織並發動農民參加革命運動,同土豪劣紳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民國十年(1921),楊德成當選為上五鄉(四五區)區長,區政府設在橋頭橫水,楊德成遂改名為楊蘭馥。他為官清廉,秉公辦事,體恤民眾,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擁護。

民國十六年(1927),大革命運動走向低潮,國共合作分裂。城步縣掌握兵權的實力派,為了在縣長競選中獲勝,拉幫結派,向民眾承諾若當選後如何如何為民做實事等等。

其中勢力最大的要屬下五鄉(今二區)伍宗漢,他任團防局長之職,就以攻打儒林鎮戴家土豪為幌子拉選票,欺騙民眾近萬人為他效力,就這樣分成了“上四嶺(一、三、四、五區)、下四嶺(二區)”兩派。為了謀得城步縣縣長之位,雙方明爭暗鬥,經常火拚,互不相讓,結下了血海深仇。

同年五月,以團防局長伍宗漢為首的下四嶺派係,帶領60多個團兵來到白毛坪,準備用武力殺害楊蘭馥。事先得到鄉民報信的楊蘭馥,早做好了戰鬥預備,集合鄉兵,在老橋頭(今法院遺址)左山四十米處設下埋伏。

當伍宗漢的人馬走到橋中時,忽然山上響了起來激烈的槍聲。伍宗漢才明白被包圍了,急忙下令撤退,伍宗漢的隊伍一個肖姓鄉兵在火拚中喪生,他們迅速將死者抬起來,就往下坪水方向逃去了。

伍宗漢落荒而逃,不甘就此失敗。沒過幾日,他糾集二區團防局及鄉兵900餘人,悄悄進入上五鄉。伍宗漢的隊伍來得太突然,以至於出現上五鄉了,老百姓才發現,根本來不及給楊蘭馥通風報信。

伍宗漢進了白毛坪,沒有見到楊蘭馥,惱羞成怒,就大開殺戒。在他的命令下,部眾開槍打死打傷無數無辜百姓,頓時路上、街上、河道被鮮血染紅了,而後這些來犯者放火燒光了龍角寨所有民房。這就是縣誌稱之為“血洗白毛坪”的大慘案。

楊蘭馥在區政府(橋頭橫水)得知伍宗漢進入上五鄉,匆匆帶兵從攔子坪趕了回來。可到家後,見到遍地屍體、血流成河,痛不欲生。

楊蘭馥跪在地上,痛哭大罵:天殺的伍XX你要報仇找我就是了,為何殺我鄉親燒、我民房。

隨後楊蘭馥暈死過去,楊蘭馥的部下一直追趕伍宗漢部隊,一直追到十裏樹,連伍xx的影子也沒有看到,直至快進入二區的地界了,遂不再追擊。部隊折回來後,救治受傷的鄉親和自衛隊士兵,掩埋了被槍殺的死者,重建家園。

民國二十五年(1936)四月,楊蘭馥被湖南國民省政府任命為新寧縣縣長,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這時可急壞了團防局局長伍宗漢,他擔心楊蘭馥當了新寧縣長之後兵力會增強,日後必來找他報仇。

想來思去,伍宗漢決定采用反間計來暗殺楊蘭馥。一個晚上,他來到白毛坪一村民家,對當家人說:楊蘭馥不死,白毛坪永不安寧。伍宗漢巧舌如簧,說了無數詆毀楊蘭馥之言。

該村民被說服了,回想前些年的血洗之事,覺得很有道理。伍宗漢乘機掏出八十塊大洋給該村民買楊蘭馥,要他幫忙鏟除掉楊蘭馥,見錢眼開的村民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幾天後,該村民請來廣西一幫土匪,趁黑摸進了區公所(五區橋頭橫水)。待衛兵熟睡之後,一個土匪頭子翻窗跳進楊蘭馥房中,對著正在辦公的楊蘭馥頭部就是一槍,毫無防備的楊蘭馥應聲倒下,當場死亡。

據《楊家族譜》記載:楊蘭馥,原名進德,榜名蘭馥,受害。逝世於1936(民國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辰時,時年三十七歲,運回白毛坪,葬於身衝子頭。

另《城步人物譜》記載:伍宗漢,男,漢族,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生,城步清潤鄉(今西岩鎮)伍家坊人。民國十六年(1927)3月,伍宗漢乘城步農民運動出現分裂之機,趕走了中共黨組織派駐西岩組織農民運動的負責人,恢複西岩團防局,竊取了團防局長職位。

同年5月27日,伍xx以攻打縣城儒林鎮戴家土豪為名,蒙騙民眾萬人,攻占了城步縣城,搗毀了中共城步縣特別支部、縣農民協會等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