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滄浪十傑(1 / 2)

魏尺木接過解藥,將藥瓶放在鼻口處輕嗅,隻覺一股清奇濃鬱的藥香直沁心脾,不疑有他。還不待魏尺木開口,祖梁卻率先而出,道:“雀門亦屬綠林一脈,如今綠林武林相鬥正酣,雀門怎可置之事外?雀門若想宗門延續,別無他憂,不若與我百家盟結盟,共滅武林,以保綠林昌盛。雀母以為如何?”

魏尺木見祖梁如此說,知祖梁此來並非僅僅是援手自己那麼簡單,便不再開口。雀母看向魏尺木,見他不置可否,沉思一番後,歎道:“既然項盟主和百家盟看得起我等著偏僻小派,我雀門甘為貴盟驅馳就是。”

雀母哪裏不知道,這祖梁看似口氣不軟不硬,可此種局麵,斷然不容她拒絕。雀門一派若想安存下去,又豈能拂了百家盟招攬之意?於是雀母便遣了門下一半弟子,隨祖梁前往太湖。

魏尺木顧不上雀門眾人,忙命阿甲帶著解藥去雷山尋皇甫端,先與謝嵐嵐解毒要緊。於是,魏尺木、黃貞、小洛俠、金晃一行人與阿甲前往雷山,祖梁則帶著雀門數百子弟先行一步前往太湖。臨行前,祖梁與魏尺木傳音道:“魏兄弟,我來前項盟主有事交予你,待你見了皇甫先生後,自有分曉,你我太湖再見。”言畢,也不待魏尺木回言,便大步流星地離去了。

魏尺木與唐玨一行人告別,謝唐門援手之義,並囑咐唐玨好生經營唐門,不要輕涉江湖是非。唐玨望著師祖魏尺木遠行的背影,悵然而歎。野僧聽了,不覺冷哼一聲,心想自己這寶貝徒弟放著如此英明偉岸的恩師不歡喜,反倒對著個呆頭呆鵝的魏尺木長籲短歎。

唐玨一行人歸蜀前,為了保住桃夭之秘密,野僧力勸唐玨將那中了迷藥的數百雀門弟子悉數毒殺。唐玨雖於心不忍,可又不能不為之,其狀慘極。

待魏尺木等人走盡,雀母望著遍地屍身,不禁哽咽起來。饒是她闖蕩江湖數十年,早已心如鐵石,此刻也不禁暗自傷神。當下,雀門祭奠亡魂,當夜,雀母氣絕。雀門從此一蹶不振。

有阿甲代步,眾人不過一二日,便已到了雷山腳下。魏尺木遙遙望去,見雷山腳下多出一行人來。這行人足有四五十人,俱是手持長劍,身披華服,胯下清一色的棗紅色駿馬,絕非苗疆中人,倒似南詔貴族。

魏尺木心想,莫非是南詔中有人追他至此麼?待到近前,魏尺木見那行人中為首者有九人,俱在二三十歲之間,個個身著紫衣,戴有赤色抹額,氣勢逼人。

兩幫人馬相遇,魏尺木等人便駐足相望。那人群中有人一人當先喝道:“你們是何人,到這雷山做什麼?”

魏尺木見此,知道這行人並非為自己而來,反問道:“你們又是何人,到這雷山做什麼?”

那人冷哼一聲,抬手指了一下身邊八人,傲然道:“我們是點蒼派滄浪十傑中的九傑。”

滄浪十傑乃是點蒼派滄浪一脈的十位傑出年輕弟子,個個劍法高明,也是皇室帝胄,更是南詔朝廷在江湖上的倚仗。

魏尺木聞說是點蒼派,不覺想起當年武林大會時與之比武的曲解關,便問道:“不知道貴派中可有一個喚作曲解關的?”

那人聞言,眼神頓時一緊,其餘人馬也俱是一凜,做拔劍之態。魏尺木心中泛起嘀咕,麵上卻不為所動,坦然自若。那人冷聲問道:“你和曲解關什麼關係?”

魏尺木道:“當年在中原武林大會時,與之交手,他是我的手下敗將,故而有此一問,看其功夫可有長進。”

那人想起神情略鬆了一鬆,又問道:“你們來雷山作什麼?”

魏尺木並不作答。另一人嚷道:“管他們做什麼,我們先做正事。”

於是,點蒼派眾人不再理睬魏尺木一行,紛紛上山而去。待點蒼派眾人登山後,魏尺木這才與黃貞等緩緩上山。才登山片刻,便聞得山頂上傳來鍾聲陣陣,想必是苗寨有要事商議。沿途把守之人因認得魏尺木,便不做阻攔,魏尺木等人便直奔苗寨議事大廳。此時大廳裏烏泱泱有不少人,除了謝嵐嵐之外,各家寨主也都在場,而當中站著的便是點蒼派滄浪十傑一行人。

雷山苗寨設有長老會,會中有十一位長老,分別是苗寨中最大的十一個寨子的寨主。

大長老定蕩熬一襲烏衣,身材魁梧,相貌威嚴,臉上落有疤痕,道:“如今李唐內有王仙芝、黃巢等作亂,外有大禮、吐蕃、新羅、倭國等強敵環伺,這同樣也是我苗疆的機會。大禮國願意與我雷山交好,相約一起進攻李唐,許我雷山整個黔中道,屆時我苗人便不再困守苗疆,而是可以立苗人之國,苗人子孫後代便可長享盛世富貴!”

苗疆各寨多是第一次聽到這等言辭,先是愣住,繼而竊竊議論起來。不久便有幾個長老及一些寨主附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