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和小玉瑩連忙跑過去,就見迷迷糊糊的荷花一刀割在了她的腳踝上。
當時就是血流如注!
因為荷花比玉瑩大兩歲,自然幹得活要妹妹多,前一天晚上就忙到很晚,當時的小荷花也是累慘了。
被喊醒後,就一鐮刀劃在了腳踝上。
農家的小閨女從來都沒那麼金貴,即便是血流如注,也沒有幾個上醫院的。
當時,羅蘭找來一些野草把荷花腳踝上的血止住了,然後又掏出手絹給荷花抱上,然後繼續幹活。
艱苦的條件,造就了人的堅韌性。
也是在那種艱苦的歲月裏,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走過了那麼多年,但是即便是那麼辛苦,即便是羅蘭帶著兩個還很小的閨女拚盡了力氣幹活,也還是逃不出每年收割被王學好家暴的命運。
往事,似乎也算不上不堪回首。
因為祖祖輩輩都是這麼走過來的,每一年的收割也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當辛苦成為了一種習慣,也就感覺不到辛苦了。
每一年農忙過後,去看看農民伯伯嬸嬸的手,哪一個不是傷痕累累,洗得洗不掉得黑。
但是,你認為收割麥子的時候,一把一把地割下來,就是最辛苦的嗎?
才不是!
還有一棵一棵收割的呢……
比如收割芝麻的時候,不光是要一棵一棵地割下來,還要小心翼翼地割。
還要在身邊放一個簸箕,每一次鐮刀下去的時候,都是一手扶著一棵芝麻,然後把芝麻微微傾斜向簸箕的方向,再輕輕地用鐮刀割下來。
芝麻一旦熟了,就會張開了口,如果一個不小心,芝麻就全灑在了地上。
小心翼翼地收割下來之後,就要把芝麻頭朝下對著簸箕,再用鐮刀拍打幾下,把開了口的芝麻粒粒拍下來,再放在地上。
所謂的“粒粒皆辛苦”,正是對農民最真實的寫照了。
當王玉瑩把打好的“麥秸繩索”鋪在地上的時候,她的腦海裏突然就閃現過打大量陌生又熟悉的畫麵。
這樣畫麵,讓她變得沉默起來。
原來,農民們的生活如此辛苦啊!
聽到她幽幽一聲歎,旁邊的同學們一起笑看著她,“玉瑩同學,你歎什麼氣?是擔心我們人來得多了,中午管不起飯嗎?”
王玉瑩撲哧一聲笑了,“我是感歎我打了一手好麥繩!”說著,對著自己剛剛放在地上的“繩索”又讚了一聲,“漂亮!”
同學們一見,紛紛大笑。
喬曼笑得眉眼彎彎。“是真的漂亮啊,玉瑩,我就不會。”
喬曼一看就不會這個,所以她們兩個就在一起收割,王玉瑩每次打好結,就放在兩人中間。喬曼每次割下一把麥子就放在上麵。
喬曼幹活慢,王玉瑩在刷刷之後,落下了喬曼幾米遠之後,就掉頭往回割,把喬曼那一片割完了,兩人再一起重新開始。
喬曼沒想到王玉瑩成績好,幹活幹得也那麼好。
真是佩服得不行。
“玉瑩呀,你在這麼厲害呀!看你成績這麼好,還認為你從來不幹活,沒想到你幹起活來也是一把好手。”
王玉瑩說:“我是從小就幹慣了,熟能生巧。”
同學們一聽,都一起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