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給你打下手!”
“可以,你負責在我身邊站著給我打雜。”
蘇之燮牽著小媳婦的手轉身。
沿著原路往回走,過了一個岔路口,右拐,有一個農貿市場。
兩人說笑著走近了農貿市場。
八十年代的農貿市場裏什麼都有,很是熱鬧。
在門口,兩人看到了一個賣粘苞米的攤點。
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女人麵前放著一口大鍋,大鍋裏還冒著熱氣,剛出鍋的年苞米熱乎乎的,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兩人走過去,買了五個。
東北的粘苞米很好吃,呼熟了之後香甜之中帶著粘,香噴噴的。
粘苞米是東北人的最愛,幾乎人人都愛吃,所以生意也特別不錯。
粘苞米和南方的苞米不一樣,這種苞米隻有北方才有。
南方的苞米很硬,可以炸爆米花,但是要是呼著吃,那就特別硬,不粘也不香甜,一點也沒有北方粘苞米的口感和味道,所以這也是南方人很少吃呼苞米的原因了。
王玉瑩很久沒吃過粘苞米了,她拿著年苞米一邊吃著一邊和蘇之燮去逛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裏很熱鬧,闖入眼簾的是一副八十年代的畫麵。
他們穿著八十年代的衣裳,使用著八十年代的交易工具。
耳邊全是東北口音。
東北人性格豪爽,說話幽默,他們喜歡直來直去,買菜的時候也用不著降價。
看中了就買,看不中就拉倒,就是那麼幹脆利索。
沒有了討價還價的程序,買菜就快了許多。
兩人這一次買了很多東西,在一家買豬肉的檔口,買下了一整頭豬。
鯉魚也是買了一整筐。
別人賣魚都是按條買,買豬肉也是按斤買,蘇之燮和王玉瑩一口氣買了一筐魚,一頭豬,可把賣魚的老板和買豬肉的老板給驚喜壞了。
還有小龍蝦也是,兩人也是要了一大筐。
但是東西多了,他們兩個也拿不下的,在買之前問賣家能不能送貨上門。
商販們一聽說是步行街上工地的,連忙一口答應,主動把的東西送到了工地。
於是,那幾家商戶就一起找了一個倒騎驢,把兩人買的東西全部放在了倒騎驢上,親自給送到了建築工地。
在東西送到建築工地食堂的時候,食堂負責做飯的師傅大柱子正在灶台前忙碌著。
晚上的米飯已經做好了,此時,他正在忙著要做菜。
大柱子是村長安國強的大兒子,因為會做飯,平日裏在農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是他幫忙做飯,所以到了這裏就有他負責做飯。
和他一起做飯的還有別村的一個小夥子。
兩人正在忙著,聽到門口突然傳來倒騎驢的聲音,還有說話聲,兩人一起出門,就見是王玉瑩和蘇之燮過來了。
兩人還帶著一個騎著倒騎驢的,倒騎驢上裝著一整頭豬的豬肉,還有一筐魚和一筐小龍蝦。
兩人一起走了過來,大柱子見是王玉瑩來了,他驚喜地叫:“王玉瑩,王總,您終於來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