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母親是知青(1 / 2)

王家溝 知青。

前一世,王玉瑩一家四口。

她的父親名叫王國慶,原是王家溝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後來因為經商發了家。

母親張海燕是一名知青。

家裏還有一個小王玉瑩兩歲的弟弟。

母親張海燕出生於距離陽城約幾百裏開外的一個小縣城,當年,她是作為知青來到了王家溝的。

那時候,在很多人的眼裏,張海燕是一個很好的女孩子。

她不光漂亮,還知書達理。

關鍵是人很文靜,是當時那一批知青中最漂亮最文靜的女孩子。

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的張海燕,自小有著父母的疼愛,她是幸福的。

但是張海燕又是不幸的。

她的不幸,是從遇見王國慶開始的。

也是從到了王家溝開始的。

那段難忘的知青生涯,改變了她的命運。

知識青年:簡稱知青。

是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稱謂,是指從1986年開始到1978年末自願從城市到農村和農墾兵團或建設保衛邊疆的年輕人,這些人,實際上大多數隻獲得初中或者高中教育。

張海燕是在1978年作為最後一批知青來到了來到了王家溝。

那時候,她剛剛初中畢業。

1978年的一天上午,A縣小縣城的市政府大門口,紅旗飄飄,人山人海。

一輛輛貼著大紅標語的汽車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在鑼鼓喧天,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滿懷激情的張海燕和全市的應屆高、初畢業生踏上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陽光道路。

當時,在鑼鼓喧天的裏,戴著大紅花的張海燕和一批知青,一路歡歌,來到了王家溝知青點。

那時候為了積極響應毛主席的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當時,在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上山下鄉的熱潮。

那時候他們也相信:農村有廣闊的天地,去那裏會大有作為!

上山下鄉懷壯誌,戰天鬥地繪新圖!

張海燕也是滿懷著熱情而來,這一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姑娘,最開始到了農村時,處處都充滿了新鮮。

剛去的時候,她和一群知青一樣,看啥都新鮮。

但是到了後來,幾個月過後,新鮮感沒了,經曆了繁忙的耕種和收割,經曆了寒冬臘月的北風洗禮之後,他們的熱情滿滿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有太多知青因為無法忍受農村繁重的體力勞動,而變得暴躁激怒,甚至出現了打架鬥毆的現象。

張海燕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認識了王國慶的。

父親王國慶原本是王家溝邊的一位農民,當年,在生產隊裏第一眼看到張海燕,就被張海燕的美貌吸引,她開始追求張海燕,並處處照顧她。

甚至,有時候有人欺負她的時候,王國慶會出來保護張海燕。

王國慶確實很會討女孩子歡心,而且,他確實是一個長相不錯的男子。

那時候,張海燕和一批知青一起來到王家溝。

這一位一直在城市長大的姑娘,在第一次到了農村之後,在當時的貧困之下,吃了不少苦頭。